近日,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宣布,该校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新型船舶导流罩装置,攻克了长期困扰船舶导流罩的节能效率低、波浪适应性差、振动响应大等三大技术难题。目前该装置已通过多艘船舶的实地测试,计划年内投入产业化应用。
调研一线,深摸行业痛点
2022年初,该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师生团队走访长三角多家造船厂与航运公司时发现,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大型船舶普遍面临IMO国际新规定带来的冲击,符合EEDI、EEXI、CII等三项指标的船只不足30%,船舶行业急需可靠的节能装置以满足行业新规定。
一线企业调研
船舶导流罩是一种节能装置,其通过优化螺旋桨的进流场使流体接近理想流体,从而提高螺旋桨的效率。目前船舶节能装置市场体量巨大,但传统导流罩仍然存在三大技术痛点:
1. 节能效率低下:传统导流装置节能效果普遍低于3%,无法达到EEXI的要求;
2. 海况适应性不足:面对复杂波浪环境时性能骤降;
3. 振动噪声危害严重:长期振动噪声严重影响船员身心健康。
某航运公司轮机长反映:“船员长期暴露在强振动环境中,听力损伤案例逐年增加。”
这些痛点不仅制约航运业降本增效,更威胁船舶安全运营和船员职业健康。团队师生表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理论创新,更要做出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实用技术。只有啃下这些‘硬骨头’,才能让中国船舶节能装备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赢得话语权。”
700次模拟+百次实验:近两年攻坚终出成果
针对上述问题,团队调研多家企业,并咨询中国船级社专家、行业专家,在校企联合支持下,通过700余次数值模拟、上百次实验与方案优化,最终建立了3项核心技术,实现了螺旋桨进流场的优化,适用于静水与波浪工况,满足极端天气的使用,同时降低螺旋桨的激振力,降低了船体振动。实测数据反馈,该新型导流装置节能效果可达到6%以上,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可以大大降低船东成本。
某船东公司激动表示,“目前船舶燃油费用在成本中占比很高,这种装置每年可以为公司每年节约几百万的费用。”
产学研联动加速成果转化
项目团队透露,学校已与江苏扬子江船业、招商重工等龙头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计划近期与这些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将该节能装置应用于集装箱船、滚装船等远洋运输船舶领域。目前该团队已申请多项国家专利,并与南通汉舟海洋科技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部分知识产权证书
这项凝聚高校智慧与产业需求的创新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船舶节能装置工程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更彰显了职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硬核担当。随着国际航运减排压力持续加大,这项“中国方案”或将重塑全球船舶节能装置技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