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7日印巴冲突以来,

已经是打打停停第10天。

双方空战中,

让巴基斯坦实现胜利的关键,

除了歼-10,枭龙战机外,

最最重要的核心中枢,

其实是一架特殊的飞机,

叫做ZDK-03预警机。

这架飞机,

是现代化信息战中的“尖端武器”,

巴基斯坦就是通过预警机,

实现对印度空军机群全域实时监控,

预警机“眼睛”之下,

一切无所遁形。

ZDK-03预警机,

本次空战中真正的“指挥官”,

由中国研发。

但大家或许不知道,

如今这架预警机有多风光,

当年研制的路就有多悲惨!

在这条路途之上,

有一位为中国玩命50年的守护神,

他走的那条路是鲜血淋漓的堆砌,

一次试验中40个人无一生还,

其中32人是中国顶级科研人员!

他的名字,叫做王小谟,

世界军事史上,

他有另一个彪炳史册的称号:

中国预警机之父!



1982年,以色列与叙利亚空战,

凭借一“秘密尖端武器”,

以色列短短几秒内锁定对方战机,

以80:0的战绩大获全胜。

这一“秘密武器”名叫预警机,

一战成名闻名全世界,

某种意义上讲,

它比航母还要重要,

拥有它,就有了自保的力量,

自此执锐在手,海阔天空。

为了保护疆土,守护人民,

我们心心念念预警机十数年,

努力了无数次,

终于和以色列签订购买合同,

可就在即将圆梦之际,

美国一句“禁止售卖预警机”,

就让我们梦破。

至此没有其他人再肯卖给我们,

外购之路被全部封死,

而以色列毁约后,

转手就将预警机卖给了印度,

每个中国人,

都为这件事而感到屈辱气愤。

但很快,美国就被气得咬牙切齿,

因为有一个中国人站了出来,

打破了全方位的封锁,

造出了中国自己的预警机!

他就是王小谟。

何其有幸,中华有他,

从北京工业学院毕业后,

他被选中研究三坐标雷达。

雷达,被称为“国防的眼睛”,

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当年新中国刚刚成立,

我们的国防工业基本上一张白纸,

雷达工程缺技术,缺人才,

23岁的王小谟,

被千万里挑一的“抓”了上来,

担任总设计师。



1961年,王小谟参军留影(来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别的国家搞雷达,

玩得是什么,是科技,是金钱,

大把的人力财力砸下去,

要什么样的雷达那都不在话下。

可我们玩不起这些,

王小谟他们玩什么?

玩命。

那段岁月,

已不是艰难二字能够形容,

自相参、双脉冲、动目标显示,

设计钻研、建设施工、安装生产,

每前行一步,

都要付出巨大的煎熬和努力。

他们耗尽足足13载年华,

换来我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的诞生。

这部雷达技术达到世界一流,

实现从人工引导到自动化的转变,

国外惊叹“山沟里飞出一只金凤凰”,

中华广袤大地之上,

从此拥有鹰一样锐利的“大国之眼”。

1986年,王小谟自筹资金,

研制出我国第一部,

中低空兼顾的地面雷达,

在与美、英、法、

俄罗斯等同类产品的竞技演习中,

一鸣惊人,

电子对抗性能排名第一,

中国雷达,赢得了世界声誉。

而在我国成为,

雷达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后,

他奔向更高的追求:预警机。



脚踏大地,仰望长空,

王小谟很早就有深深忧虑,

中国国土之大,

靠地面雷达很难覆盖领空,

空军要捍卫国家主权,

拥有预警机是必经之路。

但以当时我们的能力,

这个大家伙实在是太复杂了,

在外购之路被堵死时,

相当一部分人感到垂头丧气。

当此悲愤之际,

另有一批人坚持“中国人一定能行”、

“中国人必须自己干”!

王小谟是这群大国不屈者之一。

他于花甲之年挂帅,

担任圆环预警机工程总设计师,

“王小谟,技术全部被封锁,

连一份完整的资料都没有,

你拿什么来做?”

“我拿我的性命去拼,

我拿我的性命立下军令状,

如果不成功,我提着脑袋来!”

浩瀚伟业,始于白纸一片,

原该安享晚年的他,

奔波于西北戈壁,

荒原气温变化幅度之大,

能让人一天之内体验春夏秋冬。

可无论烈日之下,还是酷寒之中,

他都不管不顾,

一周上班7天,

一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

研究所的人时常能看到,

已经半夜三更了,

王总师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



为了一个梦,所有人都在拼命,

他们仅仅一年时间就制造了样机,

五年之后,

王小谟带团队突破最关键技术,

建立起亚洲最大测试暗室和热压罐。

2003年,

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架国产预警机,

空警-2000第一次试飞成功。

当试飞员走下舷梯,

对他说:“感觉非常好!”

王小谟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可胜利的喜悦太短暂,

预警机的难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前行一步,

付出的都是血淋淋的代价。

2006年,

另一架由陕西飞行集团研制的,

“空警-200”预警机进行试飞,

为了观察飞行状态采集数据,

40个人登上了这架飞机。

三个小时之后,

飞机突然颠簸俯冲向一个小县城,

驾驶员拼尽最后的力量躲开民房,

在一处山头坠毁,机身断成两截,

山头都撞出一个大坑,

场面惨烈无比。

这次空难的损失太大了,

40个人无一生还,

其中32人是我国顶尖科研人员。

这起严重的空难,

简直是灭顶的悲哀。

听说了这件事的王小谟,

对空警-2000的研制更加严谨,

背负着血淋淋的教训,

我们要把所有问题消灭在地上,

决不能带着问题上天!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

“空警-200”,

和“空警-2000”先后亮相,

“空警-2000”的技术更加完善,

性能也更加强大,

搭载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雷达系统,

它创造了:

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

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

系统集成最为复杂的预警机。

美国专家看到“空警-2000”后惊呼:

“中国采用相控阵技术的空警-2000,

比美国的主力预警机E-3C,

整整领先一代!”

美方想不通,

为什么中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

就实现了预警机研发自主。

因为王小谟,他是真的在玩命,

2006年预警机研制的关键时期,

他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

雪上加霜的是,

住院后他被诊断出患有淋巴癌!

治疗过程痛苦难当,

可只要有点精神,

他在病床上就开始工作。

那一架承载世界上9个第一的预警机,

就是王小谟拖着这样的病体,

一点点拼凑起的大国国防梦的蓝图!



王小谟在病床上坚持工作(2006年7月摄,新华社发)

从此,他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2013年,

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只留下50万看病和生活,

将剩下的450万元全部捐出,

成立了雷达创新奖励基金。

耄耋之年,

他继续担任预警机研制工程总顾问,

如今在新一代预警机上,

王小谟当初“小平台大预警”的构想,

已经成为了现实。

世界最新的预警机排行榜上,

中国占据三席,

这是他倾尽自己50年托举的见证。

一生玩命付出,一生不为人知,

就在刚刚噩耗传来,

2023年3月,

中国一代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与世长辞……

他说:“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

研制雷达,

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应用到预警机上,把设计变为现实,

我只是一位普通人。”



“你这一辈子,有没有为谁拼过命?”

“有,她叫中国。”

50年披荆斩棘、50年栉风沐雨、

50年厉兵秣马、50年矢志不渝,

就是无数像王小谟这样的脊梁,

以无所畏惧的胸膛,

怀抱起如今的国家强大山河无恙,

中华史册之上,

书写他赫赫伟业篇章:

大国重器岂能放弃,

一句“中国预警机实现自主”,

是他用波澜壮阔的一生谱写。

18位中国预警机系统、

雷达系统总设计师,

是他为祖国未来栽培的桃李。

中华儿女,永不为奴,

为此一声不屈,

竟能以一人一世之微小,

助力一国一民族之崛起。

功勋如山,灿若星辰,

今日,当中国预警机震动世界,

14亿人勿忘“大国预警机之父”:

王小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