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莫斯科郊外,苏霍伊设计局的工程师按下红色按钮,第137架苏-35的组装线永久熄灯。曾被誉为“侧卫家族最后荣光”的空中猛兽,终究没扛过五代机的降维打击——当歼-20带着霹雳-15导弹在朱日和演习中把四代机按在地上摩擦时,俄罗斯人终于把苏-35的销售手册塞进了碎纸机。这场持续了十二年的“俄式傲娇”与“中式务实”的碰撞,在歼-20量产型挂上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画上了句号。



一、20亿美元的“过桥费”

2013年那纸24架苏-35的订单,可是把军迷圈炸开了锅。9000万美元一架的“四代半”战机,买回来当歼-20的陪练?有人骂这是“交智商税”,但骂的人可能忘了,那年美国在亚太部署了187架F-22和F-35,而中国空军的主力还是歼-10A和苏-30MKK。歼-20虽已试飞,但从验证机到形成战斗力,中间隔着多少道鬼门关?YF-23比YF-22早飞20天,最后不也成了博物馆展品?

苏-35确实争气。117S矢量发动机让它能玩出“落叶飘”这种逆天机动,3600公里航程堪比空中加油机,雪豹-E雷达能同时锁定30个目标。2016年南海对峙,苏-35挂着R-77导弹在永暑礁上空画圈,硬是把美军侦察机逼退200海里。俄罗斯人当时飘了,满世界吹嘘苏-35是“五代机杀手”,甚至想把歼-20拉来搞“CP营销”——这操作,堪比卖算盘的非要和计算机比速度。



二、歼-20的“技术耳光”

转折点在2017年。歼-20正式列装那天,西部战区的飞行员摸着机身上的隐身涂层直乐:“这玩意开机库门都不用雷达反射网罩着。”相比苏-35需要8辆保障车伺候,歼-20的地勤配套精简到3辆,维护工时砍掉60%。更扎心的是价格:歼-20单价1.1亿美元,比苏-35还便宜2000万,但战力却是几何级碾压——珠海航展上,歼-20打开弹舱亮出6枚霹雳-15,苏-35展台立刻门可罗雀。

俄罗斯人终于意识到代差的残酷。2022年俄乌战场上,苏-35被毒刺导弹击落的视频疯传网络;同一时间,歼-20在东海识别区与F-35“贴脸”较量,美方雷达愣是没抓住稳定信号。最让苏霍伊设计局破防的是,中国把苏-35的矢量发动机技术吃透后,转头就搞出了涡扇-15——推力14.5吨,寿命比俄制发动机多3000小时,连焊接口都用上歼-20同款激光增材技术。



三、军贸市场的“降维打击”

看着埃及退单26架苏-35、印尼改买歼-10CE,俄罗斯军火商终于认栽。2023年莫斯科航展,中国代表团开着运-20拉来歼-16和空警-500,俄方工作人员盯着歼-16的主动相控阵雷达直咽口水——这玩意探测距离比苏-35的雪豹-E远80公里,价格还便宜1/3。更绝的是产业链优势:成都飞机厂一年能下线40架歼-20,而苏-35生产线开足马力也只能憋出12架。

美国人倒是乐见其成。五角大楼报告显示,中国战机出口额5年暴涨470%,其中60%客户是原苏制装备用户。沙特王爷们算过账:买一架F-35的钱,够买3架歼-10CE配满霹雳-15导弹,还能搭两套红旗-17防空系统。俄罗斯军工会展上,土耳其代表围着歼-35模型问能不能用里拉结算——这场景,比当年苏联解体时贱卖图-160还魔幻。

四、中俄合作的“新方程式”



苏-35退场不代表中俄掰了,反而催生出更硬核的合作模式。去年普京访华,两国签下“技术换市场”协议:俄罗斯开放S-500防空系统的火控源码,中国提供歼-20的隐身涂层工艺。西伯利亚的导弹预警站里,中俄工程师正联手调试量子雷达——这套系统若能成型,F-22在北极圈都得裸奔。

更务实的操作在能源领域。中俄天然气管道每延伸一公里,就有两架歼-16护航;库页岛的石油钻井平台下,铺着华为的5G工业互联网。这种“能源绑战机”的玩法,比单纯卖武器高明多了:你买我的油,我保你的航路,大家都有安全感。

尘埃落定的启示



回头再看那24架苏-35,20亿美元花的真不冤。它们撑起了歼-20成熟前的空防缺口,趟出了矢量发动机的国产化道路,更重要的是让俄罗斯认清现实——军工霸权不是靠情怀维系,得用实打实的性能说话。当歼-20带着涡扇-15呼啸而过时,克里姆林宫应该庆幸:还好卖的是苏-35不是T-50,不然现在脸得更疼。



这场跨越十年的纠葛,给所有追赶者上了一课:买来的武器再先进,终究是别人家的孩子;自主研发的装备再稚嫩,也是亲生的希望。就像网友说的:“不是苏-35买不起,而是歼-20更有性价比”——这话搁十年前叫嘴硬,放现在,是底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