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人陂事,黄陂原创第一公众号,用心观察黄陂,用情推介黄陂

文章导读

十多年前,看黄陂前川人的身份证,地址开头是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然后是某某大道或者某某街之类,当时看得小编有点发蒙,觉得前川街道和某某大道放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平行关系,而不是上下关系,很多人觉得,用街道称呼一个地方,容易有歧义,比如前川街道,究竟是指一条马路,还是指一个区域呢

PS:有一个外地男网友,在网上认识了一个黄陂女孩子,聊了2个月后,男孩子决定来武汉见女网友,问地址,女网友说住横店街,男网友到了武汉以后,问了许多人,都说没有横店街这个马路,后来问到一个黄陂人,别人告诉他,只有横店街道这个乡镇,没有横店街这条马路,但最终结果还是很美好,两年年轻人在横店见了面,如今都已结婚孩子两个了

武汉市区,很多人的身份证住址是没有包含街道的,比如花楼街,虽然属于江汉区花楼街道,但花楼街居民的身份证地址栏,并不会写武汉市江汉区花楼街道花楼街某某号(法律上,因为街道不属于行政区,所以并没有强求身份证地址栏一定要加上街道),而是写武汉市江汉区花楼街某某号

网友问:黄陂身份证地址栏这样写,是不是因为黄陂太大了,如果直接写武汉市黄陂区黄陂大道多少号,会不会让有关单位无法一眼就知道这个地址在哪个地方呢?


街道,作为区的下一级,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中国封建时代,县是最低一级行政区划,哪个时候农村里没有乡镇,城市里没有居委会和街道

但为了区分不同地方,部分朝代会在城市里设立更小的管理单位以统治民众,宋代以前相对严格,会设立“里坊”,有里正管理户籍和宵禁之类,(比如唐代长安的崇仁坊,位置紧邻皇城东侧,靠近尚书省,成为进京官员、选人的暂居地,旅馆、商铺林立,夜间灯火通明,有“昼夜喧呼,灯火不绝”的记载),这些里坊有一定的行政区功能

绝大部分里坊,夜晚是不能随便出入的,有宵禁制度,古装电视剧里晚上去喝酒,逛街都是胡说八道(清明上河图里的汴京,只是白天热闹,晚上也是一片死寂)


宋代以后,城市里的里坊基本瓦解了,但农村的里仍然还继续存在,明清时代,里甲最大的功能是征收赋税

民国时代,保甲制度取代了里甲制度,城市里的里逐渐转化为一个街区的名称,比如上海的里弄之类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废除了保甲制度,成立居委会、村委会之类,1954年,城市里出现街道这个单位,完全取代了“里”这个称呼,目前在中国大陆,“里”只存在于地名之中了(在中国台湾,里仍然作为一个基层组织而存在,里长由民选产生,只有里民才可以决定是否罢免他,市长和他不是上下级关系,只有业务上的关系,市长,省长都是不能动他的)

在行政级别上,城市里的街道,和农村的乡镇是一个级别,中国最基层的管理单位(街道下面还有社区,镇下面有村委会,但这两个单位不属于行政单位,理论上是居民自治单位,村长应该听从村民的指挥,是服务民众,而不是领导民众)

下图为前川街道范围图,前川街道有148平方公里,面积是武汉市江汉区的6倍


各位觉得中国城市里的“里、坊、保甲、街道”这些称呼中,哪个更好听,哪个歧义最大呢,欢迎在文章后留言讨论

❇️友情提醒:本公众号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各位留下观点和看法,欢迎各位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和在看

此位置广告合作

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ana91411

陂人陂事

从老百姓的视角观察黄陂

影响130万黄陂人的优质公众号

内容以原创为主

主编:黄陂散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