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高血压作为全球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如何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下午3点钟,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郑亦青敲开了居民周老伯的家门,上门为他进行家庭病床的日常诊疗。测量完血压、血糖后,郑亦青告诉84岁的周老伯,他的血压、血糖完全正常,可以继续现在的治疗、保健方案。

周老伯患脑梗多年,血压长年不稳定,高压曾长期维持在160mmHg,低压也有90mmHg左右。签约家庭医生申请家庭病床后,郑亦青便开始为周老伯的高血压等慢性病进行全程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药物控制,郑亦青还从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实施综合性治疗。慢慢地,周老伯的血压越来越平稳,最近一年多时间在完全停服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也控制得非常好。


“患者本身就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血压控制住后,心血管的损伤也会减少,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也会变小。”郑亦青的观点在实际案例中也被证实,由于血压、血糖得到了控制,周老伯身体状态保持良好,脑梗再未复发。

据了解,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超2.45亿,80%以上患者的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也被称为“无声杀手”,可能引发心脏病等严重健康问题。“若不加以控制,高血压会造成多系统损伤,其中心脏、脑部、肾脏、眼部及血管危害更为突出。”郑亦青说,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心肌肥厚,增加心梗、脑卒中风险;肾脏或肾动脉受损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眼底病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对于高血压而言,防胜于治。郑亦青指出,日常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减重、严格戒烟、限制饮酒等。

“《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建议,成人高血压患者要增加富钾食物摄入,清淡饮食,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蔬果;摄入适量的谷类、薯类;适当补充蛋白质,可多选择奶类、鱼类、大豆及其制品作为蛋白质来源。”郑亦青建议,饮食需注意低盐,并减少辛辣、肥甘厚味等容易生湿助热食物的摄入;适度运动有疏通气血、增强脏腑功能、稳定血压的作用,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保持良好的心态则有助于气血通畅,阴阳平衡,从而稳定血压;日常还可通过穴位按摩、耳穴压丸及膳食养生等方法预防或辅助治疗高血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赵 立

编辑:史焕焕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