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无题 其一
秋风归有菊,春水食无鱼。
独坐空堂静,幽人卧竹庐。
“秋风归有菊”:描绘了秋风起时,菊花绽放的景象。“秋风” 点明了时节,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而 “归有菊” 则在这种萧瑟中注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菊花在秋季盛开,是高洁、坚韧的象征,它的出现暗示了诗人在秋风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或者说诗人以菊自比,展现出自己如菊般的品格。
“春水食无鱼”: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春水” 给人以清澈、灵动的感觉。然而,“食无鱼” 却形成了一种反差,在美好的春景中,诗人却面临着生活上的些许困境,连鱼这样的食物都难以得到。这一句从生活细节入手,流露出诗人可能遭遇的清贫或不如意,但同时也衬托出诗人即便在这样的处境下,依然保持着某种超脱和淡定。
“独坐空堂静”:此句直接描写诗人的状态,“独坐” 强调了诗人的孤独,“空堂” 则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空旷和寂静。一个 “静” 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安静,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在这空荡荡的堂中,诗人独自享受着这份宁静,或许在沉思,或许在感悟人生。
“幽人卧竹庐”:“幽人” 指的是幽居之人,通常是指那些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高洁之士,这里显然是诗人自指。“卧竹庐” 则将诗人的隐居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他悠然地卧在竹庐之中,与自然为伴,远离世俗的喧嚣与纷扰,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在。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闲适的意境。前两句通过季节景色与生活细节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态度;后两句则着重刻画了诗人独处时的宁静与自在,将诗人超脱尘世、享受幽居生活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诗中的秋风、菊花、春水、空堂、竹庐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般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高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坦然与超脱。
五绝·无题 其二
三年居鼎鼐,四海食无鱼。
自笑非黄石,谁能念漆庐。
“三年居鼎鼐”:“鼎鼐” 在古代是象征权力和地位的重要器物,常用来指代高官显位。这句诗表明诗人曾经有过三年身居高位、执掌重权的经历,展现出其过去的辉煌与荣耀,在官场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四海食无鱼”: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四海” 强调范围之广,“食无鱼” 则描绘出一种普遍的艰难处境,即使拥有高位,却依然面临着某种困境,可能是在治理国家或实现抱负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导致民生艰难,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匮乏,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一种自责与反思。
“自笑非黄石”:“黄石” 指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传授张良兵法,帮助张良成就大业。诗人在此自嘲自己并非像黄石公那样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能够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来辅佐自己,或者是感慨自己没有遇到像张良那样的贤能之士来共同实现理想,流露出一种对自身才能和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谁能念漆庐”:“漆庐” 本指用漆涂过的简陋房屋,这里代指诗人自己所处的艰难处境或隐居之所。此句意为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会来关心自己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曾经的高位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理解和支持,如今身处困境,更觉无人可依,充满了世态炎凉的感慨。
全诗营造出一种从辉煌到落寞、从心怀壮志到无奈失落的意境。诗人通过回顾自己曾经的高位,与如今面临的困境和无人问津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展现出人生的起伏和世情的冷暖。诗中透露出一种壮志未酬、孤独凄凉的情感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在经历了官场的风云变幻后,内心的痛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