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很少有人能如此通透。
他既做过节目主持人,也出过书,长期浸润在“暖心文”的领域里,
一边做着公益事业,一边用文字传递力量,他就是大冰,
曾经他也曾是被大家吐槽的对象,如今却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知心长辈。
在他的社交平台上,
分享的一些短视频内容,听起来总是让人深有感触。
这些内容不仅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还对家庭教育有着不少启发意义。
01
1980年,山东莱阳的一个中医世家迎来了新生儿大冰。
从小他就比较调皮,12岁时偷偷翻阅父亲书架上的旧小说,
渐渐迷恋上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
后来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后,他背着画板跑到拉萨,
在街头的小酒馆里听流浪歌手弹奏吉他,品尝青稞酒,生活浪漫得如同一位诗人。
21岁那年,怀揣着对电视行业的向往,
他进入山东卫视的一档综艺节目组,开始从事跑腿买盒饭的工作。
现实很快给他上了一课。
忙碌的拍摄现场,他四处奔波送盒饭,
却常常遭到杂务工的冷眼,甚至想弄张免费票都被嘲笑。
有一次,他买了把子肉试图讨好同事,
结果饭菜被直接扣到脸上,掉落在地。
收拾残局时,观众踩着他的手走进场内。
那一刻,他蹲在地上,屈辱感如针刺般扎进心里。
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
白天继续送盒饭,晚上偷偷学习美工和摄影技术,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
从杂工到美工助理,再到摄影助理,他慢慢积累经验。
大学最后一年,他成功登上《阳光快车道》的舞台,
成为首席主持人。
这档节目收视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他那爆炸头与胶东方言成了标志性特征。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早已将过去的屈辱抛诸脑后。
02
可惜好景不长。2010年,节目停播,
台里换了新领导,看不上不愿巴结的大冰。
他被调到二线岗位,每期节目仅有十几秒的露脸时间,
工资也骤减至500元。
济南的冬天寒冷刺骨,连暖气费都支付不起。
他整理行装,踏上北漂之路,靠写文章维持生计。
2012年,他在一场演讲中分享了漂泊途中的见闻:
拉萨街头的篝火,雪山下的星空,流浪歌手的吉他声。
听众听得入迷,纷纷催促他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
他整理出一本书,
讲述了打工仔、逃离传销组织的歌手以及瘫痪少年的故事。
然而出版社却嫌弃他名气不足,文笔粗糙,故事像鸡汤。
花费几千元跑遍十几家出版社,终于有一家愿意出版,
但要求给他加上一堆头衔。
书皮上多了“野生作家”“民谣推手”等标签。
书一上市,销量迅速攀升。
随后几年,他又陆续推出几部著作,
五年间总销量突破千万册,跻身作家富豪榜。
那个交不起暖气费的年轻人,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然而,在畅销的背后,争议也随之而来。
有人批评他书名怪异,封面设计丑陋,内容空洞,标签过多。
最尖锐的指责,是贴上“鸡汤文”的标签,让他喘不过气。
他试图辩解,表示自己写的不是鸡汤,而是底层人的血泪与希望。
但骂声依旧不断,有人攻击他的销量,有人刷差评。
2019年,身心俱疲的他宣布停笔,仿佛一个被时代抛弃的斗士。
03
2020年,他短暂消失。2021年,他又通过直播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白天,他骑着摩托车,带着狗,穿梭于风雨之中;
晚上,他盘腿坐在台阶上,与网友连线互动。
直播间就像一个小世界,他会因为吃西梅被误认为嚼槟榔,
与观众争论半天;还会跟狗玩耍,显得十分幼稚,像个大男孩。
网友们说,他就像隔壁的邻居,完全没有架子。
这个“邻居”,总是在不经意间改变命运的方向。
2024年5月,一名93年的小伙子站在高楼边缘,倾诉童年的阴影。
大冰掐灭烟头,劝他换个环境。
20分钟后,网友开车接走小伙子,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摆在桌上。
一位64岁的阿姨打算骑三轮车远行,
他连夜联系相关人员,助力阿姨开启旅程。
脑瘫女孩渴望见到偶像,他拨通电话。
失业的父亲缺钱买车,他当场转账。
他的直播间里充满了开导他人的情景,渐渐地,他成了大家心中的知心大叔。
直播间成了深夜的避风港,每晚都有10万人涌入,凌晨还有人守候。
网友们寄来的橘子、康复者的体检单、阿姨远方的照片,
都成为他点亮希望的微光。屏幕那头,有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
04
大冰的善举,总是带着分寸感。
去年12月,他在济南发放羽绒服,
然而现场却人满为患,几乎失控。
有人穿着名牌鞋,背着奢侈包,
混在队伍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被挤到后面。
舆论哗然,他没有多说什么,
转头将下一批衣服送到青海的孤儿学校。
孩子们抱着新衣,冻红的脸贴着吊牌,那画面安静却充满力量。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慈善家。
直播桌上,总是摆放着走失儿童的照片。
直播时,他不开礼物功能,
直言如果想赚钱可以去带货。
他的善举,就像装了防盗网的窗户。
早年在拉萨经营酒吧时,
他就立下规矩:流浪歌手必须唱够歌才能免单。
帮助别人是真心实意,防止蹭吃蹭喝也是原则所在。
这种分寸感,源自24年的江湖经历。他从未停止过付出。
卖书的钱,变成了乡村教师的电脑,
失业者的电瓶车,贫困家庭的冬衣。
他不喜欢张扬,做的比说的多。
直播间里,那些细微的故事,
如同夜里的灯,照亮了无数人的路。
大冰的私人生活,始终是个谜。
他曾在书中提到一个女孩,陪伴他度过漂泊岁月,后来再无多言。
2023年,有人听他在直播中提到“家里的她”,
猜测他可能已经成家。他对此从不理睬。
社交媒体上,他的世界里只有狗、摩托和公益,
家则像一个隐形的港湾。
他曾说,家不是秀场,而是能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他把温暖给了陌生人,把最隐秘的部分留给了身边人。
这种低调,符合他一贯的风格,
在喧嚣的世界里,他坚守着自己的底线。
05
大冰的处事方式,让许多人感到不解,
他不断地开导他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有人说,他太清醒了,清醒得让人一眼能看到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清醒地活着是一种选择,糊涂地生活也不一定真的糊涂。
只要快乐地活下去,那就是最好的状态。
信息来源:1、大冰个人账号2、“野生作家”大冰的笔墨江湖:未来讲述温暖的海南故事.海口网3、大冰为困难人员发羽绒服被“薅羊毛”?周边商家:有人拿苹果手机穿厚羽绒服排队.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