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军向以色列发起进攻,拉开中东战争序幕……1998年,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宣布,将5月15日定为巴勒斯坦人被赶出家园的官方纪念日(“纳克巴日”)……

每逢这一天,欧洲各地的巴勒斯坦难民会在当地聚集,抗议以色列侵占土地,抗议西方对其支持。近年来,随着巴以冲突不断加剧,“纳克巴日”示威活动多次演变为与警方的激烈冲突,柏林尤甚。


▲图源:faz.net

昨天,抗议活动再次在柏林上演。示威人群喊出和展示了极具争议的的口号及标语——“杀害儿童的以色列”、“从河流到海洋”(意为主张包括以色列版图在内的巴勒斯坦主权)、“Yallah!yallah!Intifada!”(快!快!起义吧!)


▲图源:AP

警方介绍,示威人群仅被允许进行定点集会,但随着气氛高涨,人群试图组织游行,并最终演变为大规模骚乱。情绪激动的示威者向警方投掷瓶罐、石块,泼洒颜料,造成多名警员受伤。更有甚者,一名警员被拖入人群,惨遭踩踏、殴打,造成其手臂骨折,上肢多处受伤。


▲图源:dpa

为防止局势升级,警方最终出动水炮车威慑、驱散人群,并逮捕数十名暴力分子。


▲图源:德国《世界报》

柏林市长凯·韦格纳(Kai Wegner)愤怒地谴责了袭警行为:“攻击执法人员,就是在攻击我们的国家、攻击我们所有人!”他强调,虽然柏林是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但对于滥用示威权利、散播仇恨、实施暴力的犯罪分子,政府将坚决依法应对。


▲图源:TSP

柏林新克尔恩区区长马丁·希克尔(Martin Hikel)将袭警事件定性为“谋杀未遂”,直接指出部分暴力分子已经彻底失去了对民主和公共利益的认知。他高调呼吁,阿拉伯社群内部,特别是亲巴勒斯坦团体,集体发声谴责并表态拒绝暴力行为。


▲图源:Reuters

联邦层面,内政部长多布林特直言,这样的暴力行径在德国绝非个例,警方不需要被质疑,只需要得到精良装备和政治支持。柏林警察工会发言人本杰明·延德罗(Benjamin Jendro)也强调,暴力行径与《基本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毫不沾边。面对街头频繁上演中东背景的暴力行为,德国社会最终需要政府做出回应。

(欧洲时报德国版李帅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