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与舟山合并能否升级为直辖市?
作为浙江省内两大沿海城市,宁波与舟山自唐代起便同属明州,直至1953年舟山专区独立设市,两地行政分离,但地理、文化、经济联系始终密切。2015年宁波港与舟山港合并为宁波舟山港,2020年两地实现户籍同城化,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进程。
若合并成功,宁波舟山将形成陆域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级城市,经济规模有望挑战前十。然而,能否升级为直辖市需符合国家战略定位与行政区划调整标准。
根据现行直辖市设立标准,需具备突出的区位优势、全国性经济政治影响力、独立辐射能力及非省会优先原则。
宁波合并舟山后,其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点,拥有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13.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港口航线覆盖200余国600多个港口,海铁联运网络延伸至16个省份。
经济层面,宁波舟山合并后总量居全国前十,但较现有直辖市仍有差距(上海、北京GDP超4万亿元,重庆约3.1万亿元)。此外,宁波作为计划单列市已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财政与浙江“分灶吃饭”,若升格直辖市需重新协调与浙江省的利益关系,可能削弱省内“双中心”(杭州、宁波)格局。
从国家战略看,直辖市设立更侧重区域平衡与政治考量。当前四大直辖市中,北京为首都,上海是经济中心,天津拱卫京畿,重庆带动西部大开发,均承担特殊使命。宁波舟山若升格,需证明其战略价值超越现有定位。尽管合并后可强化长三角南翼发展,但长三角已有上海这一直辖市,密集布局可能引发资源竞争。
例如,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直线距离仅100公里,2024年两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列全国第二、第一,若宁波升格可能加剧区域港口恶性竞争,与“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相悖。此外,舟山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尚未充分释放,合并后或需中央赋予更高能级开放权限,但此类权限通常通过自贸区等现有机制即可实现,无需升格直辖市。
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行性亦存挑战。历史上,直辖市增设多伴随重大国家战略,如重庆因三峡工程升格。宁波舟山合并虽能优化资源配置,但缺乏类似紧迫性。且舟山作为群岛城市,海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占辖区94%),陆域分散、人口稀少(常住人口约117万),经济腹地有限,与宁波大陆部分整合难度较高。
反观重庆,虽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但其“市—区县”两级管理架构已运行多年,而宁波舟山若合并,需重构行政体系,可能面临管理成本上升、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此外,浙江省为巩固“海洋强省”战略,更倾向于通过甬舟一体化而非行政区划合并提升竞争力,如推进甬舟铁路、六横公路大桥等基建项目,强化要素流通而非行政捆绑。
未来,宁波舟山或可借鉴“深圳—东莞”模式,以功能协同替代行政合并,依托宁波舟山港的全球枢纽地位,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国际航运服务集群等,在国家“双循环”战略中发挥独特作用,而非追求直辖市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