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做饭时用到大蒜,丈夫大卫在旁边帮忙,他拿出蒜一瓣一瓣地剥,我拿出蒜在菜板上用刀大力一拍,然后去皮下锅。

我说,看,我这样拍蒜多快啊!

他说,我不喜欢这样,我喜欢一个个完整的蒜瓣。

他剥的蒜,我留到了下一道菜用。

认识十几年,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们在剥大蒜上也有差异。

我觉得很有趣,也有一点惊讶,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原来你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伴侣,可是当发生一些事情,或者在一些生活的边边角角里,你会忽然发现其实你并非全然了解对方。

好的,说回剥大蒜皮的差异,这个差异其实反应了我们两个人个性中“快”与“慢”的差异。我个性急躁,做事讲究效率,喜欢快言快语,大卫个性温吞,做事更注重周全,说话也慢条斯理。

还记得以前我们两个人恋爱时去云南梅里雪山徒步的时候,我在前面疯跑,他在后面拿着包追,然后不断提醒我小心掉落路边一侧的悬崖。

相识十几年,我们慢慢磨合,也彼此影响,相互综合,我开始变得慢一些,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性子不再那么急躁,而他开始变得更有效率一些,更果断一些,不求面面俱到。

但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快慢之争一直是我们婚姻中容易引发冲突的点。

我还记得几年前,我们一起改造院子中的一条小路发生的争执。当时运石板的物流车开到门口,要自己搬运, 虽 然 距离 不远,但石板很重,我希望车可以开到离院子更近一点的地方,然后一块一块地搬,十块石板很快就能搬完,而大卫拿了推车,觉得把石板从车上一块块放在推车上,再全部拉回院子里,这样做更好。


刚刚铺上的石板,等待花和草籽长大的院子的一角,正如婚姻中的两个人也需要时间成长


我们俩起了小小的争执,好在两个人都进行了退让,先按照大卫的方式把石板 全部搬到小推车,然后拉到一半,遇到上坡拉不动,再按照我的方式,一块块搬回院子。 最终,我们 完美地铺好了院中的小路。

这件小事,让我再一次体会到,处理快慢差异,是我们亲密关系中最大的修行。


你说一个个性快,一个个性慢,一个热烈,一个冷淡,这叫不叫三观不一致呢?

其实这不叫三观不一致。

我曾和我的一个来访者讲到这个剥大蒜的事情,很巧,她说她和丈夫与我们有一样的差异。但是她的感觉和我不一样,她认为自己丈夫太笨,不够聪明,明明自己那样拍蒜,剥皮又快又好,他应该像她一样才对。

这个事情暴露出他们夫妻关系为何冲突不断的原因。

当我们面对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或者对方行事方式与我们不同时,如果我们坚持认为对方错,自己对,不接纳差异,而是要求对方变得和我们一样,与我们保持一致,问题和冲突就会产生。

知乎上有人答什么叫三观不合?

“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不叫三观不合。你喜欢看书,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嘛。这才是三观不合。

你喜欢去西餐厅吃牛排,他喜欢在大排档撸串。这不叫三观不合。但是他说那玩意死贵,还不好吃,说你真是做作。这就是三观不合。

你喜欢假期去各地旅游,他就喜欢宅在家里。这不是三观不合。但是他说旅游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花钱遭罪嘛,躺在家里多舒服。这就是三观不合。

其实三观一致,并不是要求你们完全一样,而是彼此之间能够求同存异,懂得包容和欣赏。否则,你跟他分享快乐,他觉得你在显摆;你跟他倾诉难过,他觉得你是矫情。”

差异变成三观不和,只有一步之遥。如何让差异仅仅停留在差异呢?不会变成三观不合呢?

非常简单的方式就是:不评判或者减少评判。

但是,必须要说实话,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评判的社会中,也总是习惯去评判好与坏。

有这样一对夫妻,消费观有差异,妻子喜欢贵一些,品质好一些的东西,丈夫喜欢实用的,性价比高的东西。

他们每次发生冲突并不是因为大家的消费方式有差异,而是因为互相评判,互相看不上,互相蔑视对方。

有一回,他们因为买碗的事情大吵了一架。妻子在一个工艺品店里买了两只漂亮的饭碗,一只碗要80块,丈夫气坏了。丈夫认为妻子太会花钱,不懂得过日子,爱慕虚荣;妻子认为丈夫抠门、小气、一副穷酸样。

进而两个人由相互评判扩大化,男人觉得以后这个日子没法过,家会被虚荣的女人败光;女人觉得跟着这样的小气又斤斤计较的男人,以后活得一定憋屈又压抑,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好生活。

其实这些都是评判,都是指责和否定,没有人喜欢被评判,被否定,如果仅仅看到差异,而不去评判这个差异的好坏,就不容易引发冲突。

一般来说,很多差异仅仅是差异,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就像剥大蒜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很多事情只要不伤害到别人,不破坏社会规则和秩序,其实是没有好与坏的。

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到别人和自己不一样而不去评判,这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我们的思维习惯去评判。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作者马歇尔•卢森堡认为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和强人所难这三点都是异化的沟通方式,蒙蔽了爱。他说:“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因此如果女友想多一点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

我们的评判常常是双标的,还会让我们忽视他人真实的模样,这对他人而言是不公平的。

不评判,这看似沟通的技术,其实背后蕴藏着一个很深的东西即:我们到底能不能真正地尊重和看见一个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还有,这很考验我们到底能不能跳出自恋,跳出自我的优越感,不会觉得别人只有和自己一样才好,真正接受差异,包容不同,认可别人与我们不同也可以很好。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因为人都是自恋的。

说实话,我认为这一点也是婚姻经营困难的地方,就是你要克服自己的自恋,克服自己的自我中心性。

想起一个来访者的故事。

小维和大涛是一对刚结婚一年的夫妻,他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差异,就是每次进家门的方式。

小维习惯进门时喊:我回来了。大涛却觉得,你回来就回来,干嘛还搞那么大阵战。他通常对小维没有回应,这让小维觉得丈夫对自己很冷漠。

相反,大涛每次进门都默不作声。小维有时候比丈夫先到家,在做自己事情的时候,回家的丈夫忽然出现也会吓她一跳,觉得丈夫神出鬼没。

他们刚开始因为这个差异吵架,因为彼此相互地评判,小维觉得丈夫冷漠又无礼,丈夫觉得小维做作又麻烦。

但是,当他们深入看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进门方式时,发现原来这样的进门方式来自原生家庭。

小维的家庭氛围比较热闹,彼此的关系比较紧密,大涛的家庭氛围比较冷清,彼此的关系比较疏离。

当他们相互告知这个部分,就更好地理解了彼此差异的由来,还看到这个差异也是当初彼此吸引的原因。

于是,更容易放下评判,更多了理解与包容,亲密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研究亲密关系30年,被称为“婚姻教皇”的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通过研究将婚姻冲突,从世俗的烦恼到家庭大战,分为两类:一类冲突是可以解决的,另一类冲突是永远存在的。

而且不幸的是,婚姻中绝大多数冲突都是后者,而且有很高的比例,永久性的冲突占比69%比如妻子爱整洁,丈夫讨厌整理;妻子喜欢说话,丈夫沉默是金;妻子爱出门逛街,丈夫爱宅在家……

这些冲突大多是有差异引发的,解决之道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学会化解差异带来的冲突。

如何解决由差异引发的冲突问题。

1、接纳差异的普遍存在,接纳人与人之间就是会有很多不一样。

2、不争对错,不因为对方和自己不一样,就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没有对错,只是不同。

3、面对差异,真正做到平等和尊重,不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我和你不一样,但是我不去改变和控制你。

4、可以尝试用更高级的方式笑对差异,轻松生活。

1)可以用幽默升华差异引发的冲突;

2)可以将差异视为个人成长的挑战,提升我们的包容力。

5、探索差异背后的心理需求。差异后面其实是彼此心理需求的不同,看见深层需要,才有真正满足的可能性。

6、寻求双赢的解决之道,一起找到满足双方不同心理需要的办法,或放弃,或折中,或妥协,或沟通谈判,最后实现双赢。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总会与他人产生联系,每个人都无法像孤岛一样生活。只要与人相处,就会有差异,想创造一个完全没有差异的小环境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找到一个三观一致的伴侣,在其他方面也会有很多差异,比如生活习惯,知识体系等。所以,与其逃避差异,消灭差异还不如学习和差异相处,和差异共舞。

总之,在关系中,当遇到彼此有差异时,如果我们能放下评判,看到差异背后的原因,学会求同存异,懂得包容和欣赏不同,我们才可以拥有更好的关系。

你和伴侣之间有哪些有趣的差异?你们因为这些差异是否发生过争吵和冲突?

又是怎么处理彼此的差异和冲突的?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们的故事。



作者简介:meiya,人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整合取向,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讲师,12年心理咨询经验,个案和团体咨询时间累积超过6000小时。畅销书作家,26岁出版第一本图书《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畅销五十万册,后续出版《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改变,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认识你真好》等众多图书,个人原创心理公号“meiya”(ID:OneStepUp)


☜♡☞

咨询电话:186-1257-6320 / 138-1124-808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