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高语阳
5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湖北调研。丁薛祥指出,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期间在走访企业时,丁薛祥指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
当前,湖北科技创新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湖北正在聚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今年开年湖北“新春第一会”前,省委书记王忠林、省长李殿勋与名为“天问”的人形机器人互动,10款“湖北造”人形机器人在武汉洪山礼堂组团亮相,让湖北的科创成果引起关注。
2024年,湖北高成长性创新主体爆发式增长,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4家、全国第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
今年湖北发布《关于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发展目标:2027年全省创新策源力显著提升,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035年成为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国成果转化优选地、全国创新生态高地。
这次丁薛祥在湖北调研,分别前往企业和高校等科研院所,聚焦湖北省科技创新发展,有两个重点。
第一,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
科技领军企业是科创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竞争激烈,只有更好发挥处于市场前沿的企业的科创主体地位,才能抢收新科技浪潮的“科技红利”,催生新市场,增强国家创新实力。
作为政府,如何为企业科创创造环境、提供便利?湖北在多方面发力。例如,近日,湖北发出通知,计划从省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选派200名左右科技人才,对口担任中小微企业“科技副总”,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湖北的企业科创力量日益增强。2024年,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万家,以不足全省2%的企业法人数量,贡献全省60%科技创新成果,催生1.34万亿产业增加值。
这次调研,丁薛祥前往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调研企业生产经营、高科技产业发展等情况。
丁薛祥指出,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第二,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湖北省教育资源丰富,人才培养基础好、条件优。目前,湖北拥有院士80余位,高校132所、在校大学生近200万,科研机构3600余家、研发人员35万。
去年8月,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要储备更多科技创新生力军。
借助优势条件,湖北正在打造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这一矩阵已经发挥出巨大的产出效应,存储芯片、心肌旋切、人造太阳氘氘聚变、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加速突破,让湖北在国家科创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丁薛祥在调研中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湖北九峰山实验室,调研高校创新体系等工作,了解新型研发机构科研攻关情况,听取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丁薛祥指出,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提升自主培养能力,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解决关键共性技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题定纲成,乘着新发展机遇的大船,湖北的科技创新,必将抵达新的高地。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