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疾控)发布2025年4月(第14周—18周,3月31日—5月4日)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分析结果显示,4月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


5月12日,北京朝阳区疾控中心发布的健康提示提到,目前该区域新冠病毒活动呈上升趋势,但未超过2024年峰值,流行株以NB.1系列分支为主,致病力未见明显变化。该流行株NB.1系列分支同样属于XDV变异株的新分支。


新冠再次出现感染小波峰,开展新冠的相关药物研制的上市企业再次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其中在西药方面,目前有7款特效药上市,分别是莫诺拉韦(默沙东)、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辉瑞)、先诺特韦/利托那韦(先声药业)等。而在在中成药上,被资本市场广泛关注的有康缘药业的散寒化湿颗粒、以岭的连花清瘟胶囊、步长的宣肺败毒颗粒等。


值得关注的是康缘药业的散寒化湿颗粒,作为3.2类中药创新药,是继“三方三药”后首个获批的新冠肺炎治疗中药药物,散寒化湿颗粒由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的“寒湿疫方”演化而来,已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


据介绍,散寒化湿颗粒成方于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集合了汉代麻杏石甘汤、汉代葶苈大枣泻肺汤、明代达原饮、宋代神术散、清代藿朴夏苓汤等五大经典名方。而且散寒化湿颗粒曾与新冠特效药Paxlovid开展过相关头对头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散寒化湿颗粒在“改善轻/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相关症状”“至持续临床恢复的时间”“显著缩短患者咳嗽、咽痛、乏力的消失时间”“显著缩短患者体温复常时间”等方面均具有优势。


以应对更多临床实际需求为契机,近年来,中成药创新明显提速。


一方面,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据第三方机构预计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达到5993亿元。此外,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数量和上市申报数量不断攀升,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4年,受理中药临床试验申请共100件,新药申请40件。


另一方面,不同企业和不同产品之间展现出较为分化的发展态势。部分企业抓住机遇期,积极布局创新产品,显示出极强的增长动能;部分企业则仍困于竞争白热化的赛道上,踟蹰不前。


根据2024年11月发布的新版医保目录,去年11个通过国谈准入的中药新药中,有10个为2023至2024年间获批上市的创新品种。中药新药临床疗效显著,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周期已缩短到2年以内,上市后有望通过国谈身份加速入院,实现医院终端的快速覆盖与销售放量。


以康缘药业的散寒化湿颗粒为例,自2022年商业化以来,已在不断加大产能。目前,康缘药业正逐步完善抗呼吸道感染药物产品矩阵,凭借其技术研发以及智能制造环节的核心优势,提升和引领中成药创新发展。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聚焦重大慢病、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特殊环境疾病等,推出一批临床疗效突出、竞争优势显著的中药创新药”。


观察A股中成药企业的发展,目前康缘药业、以岭药业、天士力等通过研发创新药,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其中,康缘药业2024年研发投入4.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79%,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综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