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刻录文明传承的基因图谱,教育创新是滋养城市未来的根系工程。当“家事”升维为“城事”,这座千年蓉城正在书写怎样的创新答卷?
今年的5月12日-5月18日是第四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依法护航成长,用爱浸润心灵”,为持续推动成都家庭教育与社会文明建设深度融合,5月16日,成都市家长学校总校“‘让爱育未来’——2025成都‘蓉城家长季’”在成都开放大学天府校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文明办,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成都开放大学,成都新东方家庭教育指导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本次活动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命题,既有知名教育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拆解成长密码,也有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创始人杨咏梅解码数字时代的亲子对话,更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龙迪带来疗愈创伤的家庭能量课,通过前沿教育理论与鲜活实践案例的深度对话,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模式注入全新动能。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视界,教育大咖解构成长图谱
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育者和引路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为成长播撒启蒙的种子,亦需以智慧引领前行方向。当传统教育范式遭遇数字文明冲击,如何构建适应未来的家庭教育体系?
爱是家庭教育的底色,智慧便是它的灵魂。在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重塑教育边界的今天,如何让技术成为传递爱的桥梁,又如何守护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情感温度?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创始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传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杨咏梅率先发表《数智时代需要智慧爱》主题演讲。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让家庭教育更精准、更温情的‘助推器’。”在杨咏梅看来,当下社会存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倒置人性异化”的隐忧,她强调“家庭教育应当回归育人本质,摒弃急功近利倾向,始终以品德塑造为核心责任”。
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隐形课程”。一句鼓励、一次拥抱、一场平等的对话,都可能成为照亮孩子一生的光。如何将心理学智慧融入日常生活,让家庭成为滋养心灵的港湾?作为护童成长项目国家级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龙迪教授创新性提出“正念养育”概念。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她将这一源自东方智慧的生活哲学阐释为:“它是激活生命能量、专注当下体验的觉知能力,更是滋养心灵和谐、转化生存困惑的实践艺术”。在龙迪教授看来,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从大地、从月亮、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粥一饭中理解自然、尊重自然,教育最根本的命题就是让孩子学会理解生命、敬畏生命、绽放生命。
当分数与技能成为焦点,是否忽略了教育最根本的命题,如何让孩子理解生命、敬畏生命、绽放生命?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李玫瑾则从人性本源切入,深度解析《生命教育之难点》。死亡认知的敏感性、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局限以及人类对死亡感受的滞后性特征在她看来是“生命教育”的三大核心难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李玫瑾强调,生命教育应通过有温度的情感体验来实现。人生各个阶段形成的牵系:婴幼儿期的依恋、青年时的爱情、珍视的物件与创作,都承载着生命意义。当这些情感连结让人产生深切挂念,或他人因其存在而感到价值时,生命的珍贵才能真正显现。
三个主题分享,金句不断,掌声不断,全场氛围逐渐升温,活动进入“让爱育未来”最富思辨性的环节——圆桌讨论与互动。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创始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传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杨咏梅、成都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钟富春、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应光,三位知名教育专家学者现场针对科技赋能下的温情教育新范式展开探讨。
针对“家庭教育亟需突破的核心困境”“家庭如何成为未来人才的‘核心孵化器’”“当前家庭教育亟需解决和关注的重点问题”等内容,三位嘉宾深度思辨,解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逻辑,让“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案例推演”精准赋能,阶梯式破解家庭教育困境
除了理论分析,更要有实践指导,在成都这片热土上,正是无数教育领航者的躬身实践,让“家校社协同育人”从理念走向行动,从蓝图化为风景。
本次“蓉城家长季”突破传统讲座模式,让一线教育工作者围座分享“跨文化包容教育”“家校数字平台共建”等创新实践的方式,针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学教育三个关键阶段真实教育优质案例进行宣讲,让广大老师们受益匪浅。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在学前教育专场,成都市第十八幼儿园园长周利娜分享了特色教育实践。该园抓住3-6岁儿童发展黄金期,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创设红色情景课堂、联动家长与社区红色资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针对小学阶段家校共育需求,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副校长邓文婷介绍了以家国情怀培育为核心、以校本教材实施系统教育,整合校内外红色文化元素,打造浸润式育人空间的“一核四维”协同育人模式。
中学教育专场则聚焦青春期教育难题,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专职副书记唐国平分享了“德慧”家长学校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参与、社区支持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建设经验。其实践成果已获得“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青羊区家庭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认可。
“织网生根”处,成都让家庭教育关怀真正落地生根
为了让家庭教育服务更加可知可感,成都一直走在实践的道路上。
自2023年6月成都开放大学成立家长学校总校以来,成都这座城市精心编织覆盖全域的23个区(市)县家庭教育网络,如同毛细血管般延伸出2018个子校,将教育服务的根系深深扎进学校课堂、社区广场和文明实践阵地,努力构建“15分钟家庭教育服务圈”。
2024年盛夏七月,蓉城迎来家庭教育绽放时刻——首届“蓉城家长季”启幕,四大特色项目铸就品牌:“家庭成长课表”如精准滴灌的智慧甘霖,“成长地图”绘制出家庭教育风景线,“成长礼单”装载着定制化教育锦囊,而“家庭教育宣传联盟”则集结起社会各界的力量矩阵,让知识春雨浸润千家万户。
本届“蓉城家长季”,家庭教育精准化指导服务还将持续深化。5月起,成都各区县将开展百余场家庭教育咨询活动,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将深入23个区县,通过“教育门诊”把脉问诊、“个案会诊”对症开方,为每个家庭定制专属成长方案,让教育关怀真正落地生根,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家庭教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