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5月16日,自然资源部举行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在发布会上介绍,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着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通过7年不懈努力,完成了空间规划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
张兵表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已于2022年10月印发实施,对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全局安排,为支撑国家战略落实提供空间保障,具有重要历史性、标志性意义。这也是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
张兵表示,结合《纲要》编制,自然资源部完成全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具体而言,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成果,划定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遏止城镇无序蔓延,加强城镇开发边界内部城镇空间功能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张兵指出,近期将加快出台三条控制线的管理办法,对“三区三线”进行合理优化,给予地方一定的弹性空间,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另外,自然资源部正在加快研究出台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
此外,自然资源部着力推进重要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张兵介绍,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京津冀、黄河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实施,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土空间规划已进入报批阶段,中部地区等区域正在加快编制。部分超大特大城市正在结合实际开展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张兵指出,目前全国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基本批复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