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果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益阳以“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全链条生态破题。今年一季度,益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作为我市科技创新标志性工程正式挂牌运营,现已促成8家企业与高校达成技术合作。通过“揭榜挂帅”“校地共建”等创新模式,益阳将实验室的“金点子”转化为产业的“金果子”,让科创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出镜记者 陈昱夷 科技成果转化既要有“硬实力”,更要会“巧嫁接”。我身后的“益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目前已经汇聚了26家科技服务机构、8所高校院所和8家合作银行,他们以此为平台,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今年一季度,该中心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围绕成果转化开展对接,借力高校科研资源,助推益阳企业发展。


益阳市明正宏电子有限公司就是益阳市科技成果转化的受益者,在明正宏的PCB生产车间,一天有20000块PCB下线。其中的PCB沉铜工序是整个流程至关重要的环节,起到导通连接作用。随着产能升级、成本管控、环保要求等的需要,明正宏需要对PCB沉铜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于是通过益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的“揭榜挂帅”专项竞赛宣讲会活动,提出“石墨烯孔金属化”需求,并被金阳石墨烯研究院以及湖南大学陈小华教授团队成功揭榜,预计该技术将于5月底购置标准化中试线,进入批量中试阶段,投入使用后单工序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将达到50%。


益阳市明正宏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正武 包括潇湘要素大市场和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为我们牵线搭桥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首先是组织对接高校、院所,还有相关单位,以及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大大促进和助力我们成果的转化。


作为全市科技资源“集散地”,益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自今年3月18日挂牌以来,累计梳理技术需求84项,收集高校科技成果6441份,涵盖电容器、碳材料、PCB、食品、竹制品等重点产业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8家企业的技术需求已被中南大学10个技术团队揭榜,为产业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益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副主任 詹慧文 我们正加速构建“技术需求库”“成果储备库”“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筹备开展“双高对接”活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体系,实施成果供需“握手计划”,组织10场以上“双高对接”活动,打造1-2个示范性成果转化项目。


亮眼成绩单背后是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一季度,全市共征集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创新产品研发及创新成果转化示范等领域技术需求88项。强力推动科技领军企业等优势科研单位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第一批项目立项11个。完成企业财政研发投入奖补推荐工作,到位第一批研发奖补资金1398万元。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提升,我市开展成果转化需求征集,摸底5个创新联合体、5个中试基地及2个示范性项目建设需求。

出镜记者 陈昱夷 为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益阳已经建立了第一批科技型企业培育名录,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345家、“高新技术企业”169家。一季度,全市备案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02亿元、同比增长45.72%;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9亿元。

春生万物,创新致远。益阳市通过打造“平台搭建-需求对接-成果转化-生态培育”的创新链条,服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撬动全域能级跃升。迈进二季度,益阳市将继续融城拓圈,积极对接融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攻坚破局,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创飞地”政策落地,引才聚智破解“卡脖子”难题,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益阳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 推荐阅读

来 源 :益阳广电

编辑 :吴潇妮

一审:吴潇妮

二审:唐科雷

三审:蔡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