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场“自导自演”的胜利狂欢

在停火协议签署后,不到24小时,印度总理莫迪向全球宣布,称印军实施的“朱砂行动”大获全胜,全国将狂欢10天。然而,当印度国旗在街头飘扬时,国际舆论却陷入一片哗然——为何一场被巴基斯坦称为“耻辱性惨败”的军事行动,会被印度包装成史诗级胜利?



这场高调的“胜利叙事”背后,是印度向70多国驻印外交官通报的闭门简报会、对中土阿三国的针对性报复,以及国内反对党的激烈质疑。莫迪政府的每一步,都像精心设计的政治棋局,但真相究竟如何?

二、印度的“胜利狂欢”与外交攻势

1. 军事行动还是“政治秀场”?

5月7日凌晨,印度以“打击恐怖分子”为由,悍然发动“朱砂行动”,深夜向巴基斯坦发起导弹袭击。对此,巴基斯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方面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则迅速展开反击,凭借着歼10C等中式战机与装备,巴铁称击落了5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3架价值20亿美元的法国“阵风”,并且还公布了击落战机的残骸视频。

尽管就连法国情报机构都已确认1架“阵风”被击落,可印度却仍然嘴硬,并且坚称是自己取得了胜利,甚至还启动全国性庆祝活动“Tiranga Yatra”,莫迪在前线检阅部队之际,更是声称“巴方的导弹并未对印度战机造成打击”。



2. 外交舞台的“舆论战”

为巩固“胜利”形象,印度罕见召集70国外交官闭门通报,强调“朱砂行动”的三大“里程碑”:军事协同性突破、非对称威慑力验证、技术优势展示。然而,印度刻意回避战机损失,反而渲染“迫使巴方主动停火”,试图将舆论焦点从军事挫败转向“反恐正义”。

三、印度的“报复清单”:为何瞄准中土阿三国?

1. 对华施压:屏蔽官媒账号的“信息战”

中国外交部明确支持巴基斯坦主权,巴方更透露歼-10CE战机在空战中表现关键。印度认为中国官媒报道“偏向巴基斯坦”,以“未经证实”为由,短暂屏蔽《人民日报》等X平台账号。这一举动既是对中巴防务合作的忌惮,也是试图削弱中国在南亚的舆论影响力。



2. 土耳其的军援,让印度恼羞成怒

巴总理公开感谢土耳其的“支持援助”,并称土耳其总统为“亲爱的兄弟”。尽管土方未明确军援细节,但印方认定土耳其秘密输送武器,随即发起“旅游抵制”——宣称“永远不再去土耳其旅行”。这种看似幼稚的报复,实为向国内民族主义者释放“强硬信号”。

3. 阿塞拜疆的“民意站队”遭反制

阿塞拜疆民众在社交媒体上为巴方祈祷并庆祝战果,尽管无证据显示官方介入,印度仍以相同方式“惩罚”——禁止公民赴阿旅行。这一行为暴露印度外交的“玻璃心”:将对民意支持与政府行为混为一谈,试图以“小动作”挽回颜面。



四、国内质疑:反对党揭开“皇帝的新衣”

印度最大反对党国大党尖锐抨击莫迪政府:

行动时长存疑:若“胜利”属实,为何“朱砂行动”仅持续4-5天?

战果矛盾:印度宣称“零平民伤亡”,但巴方数据称40名平民死亡;

停战逻辑牵强:除空军惨败外,印度未解释停火的真正原因。

国大党直言,这场“胜利狂欢”是人民党为2025年大选设计的“政治造势”,旨在用民族主义情绪掩盖军事失利,转移民众对国内经济下滑的注意力。

五、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

印度的高调庆祝,像极了“皇帝的新衣”——国际社会心知肚明,莫迪政府需要一场“胜利”来凝聚支持率,但军事挫败、外交报复和国内质疑,反而暴露其战略短板。 若印度真如宣传般强大,为何不敢对巴发动全面战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