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印巴停火之后,印度会消停一段时间,没想到就在莫迪宣布要庆祝大胜举国欢庆10天的前提下,印度竟然第三次拉下大坝闸门,对巴基斯坦强硬“断水”。

很明显,新德里想再次将水变成武器,祭出“不让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的言论,配合“胜利”做宣传,结果却被中巴合作的水利工程光速打脸,这又是怎么回事?



水龙头想拧就拧?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说起来,今年新德里拿水折腾似乎已经成了常态,结果头一次大规模截流自家水库肚子太小,连计划里最细那条杰赫勒姆河都没给堵严实,总理在电视上按下“断水按钮”的特写镜头,跟下游依旧哗哗流淌的河水一比,简直是年度最佳讽刺大片。

等到第二次断水更绝,冰川融化的时间点算得一塌糊涂,上游雪水憋不住劲儿,化成的洪峰跟脱缰的野马似的,直接冲垮了两座临时堤坝,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不说,还差点淹了自家的村庄,更要命的是,这种自以为聪明的“水龙头”把戏,回回都先把自己呛个半死。



旁遮普的农民举着干裂的稻穗冲进了政府大楼,哈里亚纳邦的发电站因为水位过低,机器吼了几嗓子就直接趴窝了,西北六个邦更是雪上加霜,闹起了蝗灾,黑压压一片过去,庄稼连根毛都不剩,联合国粮农组织后来一算,光小麦就损失了47亿美元。

水利上玩不转,赖天赖地赖技术复杂,多少还能找点借口,可军事上的跟头,那就实打实地丢人了,想遮都遮不住,这次印巴冲突,从多个渠道获取的信息汇总,应该是印度吃了大亏,不但“阵风”战斗机被击落多架,就连S-400防空系统也被端掉。



就这样,印度官方还硬着头皮宣布“朱砂行动大获全胜”,不但要举国欢庆10天,更是把自家淘汰的米格-21直升机残骸当作“战果”摆出来,结果被火眼金睛的记者扒出是三年前军事演习的旧照片,这乌龙闹得,让不少外交官差点把早茶喷出来。

雪上加霜的是,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官向《印度快报》透露,法国的“阵风”制造商正就坠机原因向印方索赔,据称是地勤人员把航空燃油给加错了型号,这出“胜利剧”,真是越演越荒诞,包袱一个接一个。



国际上的反应,更是让新德里脸上挂不住,收到印度那封P图“胜利宣言”邮件的各国使馆,据说不少外交官的咖啡都差点集体喷在屏幕上,私下里议论纷纷,至少有十二个国家,悄悄地联系了伊斯兰堡,想要核实一下真实情况。

这种频繁而且伴随着极端言论的“水资源武器化”举动,在国际社会看来,纯粹是一种缺乏长远眼光的战略施压和蓄意挑衅,尤其是在常规军事对抗中吃了瘪,急于想通过非军事手段扳回颜面,这种意图实在太明显,吃相也着实有点难看。



上游的水,下游的智慧

而面对印度这回故技重施的“断水”,巴基斯坦的反应却显得从容不迫,也让新德里颇感意外和失落,当印度媒体还在大肆炒作“断水将导致巴铁陷入饥荒”的论调时,伊斯兰堡方面则不慌不忙地公布了一段无人机拍摄的视频。

画面清晰显示,印度河下游的塔贝拉水库蓄水量依然保持在82%的高位,水面波光粼粼,丝毫不见枯竭的迹象,巴方的水利部长在记者会上笑着解释,这都得益于三年前从中国学习并引进的“海绵城市”相关技术和理念,使得巴基斯坦在雨季储存了大量的水资源,足以应对长达两年的用水需求。



事实上,巴基斯坦对印度河水系依赖的脆弱性,正在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一步步得到显著改善,被称为巴基斯坦“三峡工程”的迪阿莫-巴沙大坝,以及正在规划中的卡拉巴格大坝等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正是在中国的鼎力支持下稳步推进。

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外交”帮助巴基斯坦构建战略缓冲,逐步减少其对印度上游水源依赖,它不仅体现了中巴“铁哥们”关系的不断深化,也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地区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更为稳固的战略支点。



印度当前这种拿水资源施压的策略,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一种饮鸩止渴般的短视行为,它或许能在短期内给巴基斯坦制造一些不大不小的困扰,但与此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巴基斯坦寻求水资源彻底自主的决心,并进一步将伊斯兰堡推向北京的怀抱,形成更紧密的战略协同。

水资源争端,表面上看是柴米油盐的民生问题,是下游农田的灌溉与城市供水,实则深处,关乎国家安全与地区主导权的激烈博弈,印度试图通过控制上游水源,来维持其在南亚次大陆的传统影响力,延续那种“我说你听”的旧日格局。



然而,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巴基斯坦自身战略地位的持续提升,印度想凭借一条河流就随意拿捏邻国的空间,正在被快速压缩,新德里方面或许也隐约意识到了,这个“水资源武器”的有效窗口期正在迅速关闭。

然而,另一个危险信号又出现了,如果印度逐渐意识到无法用断水来对巴基斯坦进行制约,它是否会在这个敏感的过渡期内,因为不甘心失去主导权而采取更为极端的手段,这无疑会给本就错综复杂、暗流汹涌的南亚安全格局,再添一重难以预测的巨大变数。

放眼全球,水资源早已成为继石油、天然气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角力点,印巴之间的水资源冲突,不过是这一全球趋势在南亚次大陆上演的一个缩影罢了。



结语

当迪阿莫-巴沙大坝和卡拉巴格大坝等宏伟工程相继落成,当轰鸣的机器取代了昔日荒滩,一个水资源更为自主、能源保障更为充分的巴基斯坦,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届时,印巴之间的力量对比,必将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对水资源的掌控能力上,更将广泛而深远地影响整个地区的战略平衡,南亚地区的未来格局,似乎就在印度河水流千百年不变的涓涓声,与大坝建设工地上日夜不息的轰鸣声交织中,悄然重塑,不是吗?



信息来源:
杭州新闻网2025-05-15《印度又断水!大坝关闭 现场画面显示:下游河床裸露》
极目新闻2025-05-06《印度切断河水,不让“一滴水”进入巴基斯坦,意味着什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