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深圳城市组省级选拔赛在深圳大学和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两个赛场举行。430名青少年通过英语演讲、才艺展示等形式,向世界诠释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时代活力。



以英语为媒传播中华文化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教育电视台、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发起,是国内首个以中华文化传播为主题的人文综合素养活动。大会秉承“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的愿景,旨在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要求,通过英语演讲、中华才艺展示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交流的平台。



自赛事启动以来,深圳城市组委会共接受5323人报名,其中覆盖高中和大学,共计71所学校。经过激烈角逐,430名选手成功晋级省级选拔赛阶段。

借微观叙事展示破壁之思

此次省级选拔赛分为主题演讲、即兴问答及才艺展示三个环节。高中组和大学组分别围绕主题“My Beloved Hometown”(我热爱的故乡)和“China and I in the Tide of the Times”(时代浪潮中的我与中国)进行演讲。选手们通过微观叙事解码地域文化:如2号选手以“水墨丹青入碗来”为题,将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与桂林米粉的酸辣鲜香交织成诗,“当清晨薄雾漫过象鼻山,米粉店阿姨熬制卤水的香气,便是漓江水写给世界的十四行诗”;7号选手身着旗袍,以英伦腔调演绎潮州文化的方方面面,最终落脚于“茶薄人情厚”的处世之道,赢得评委高度评价。



大学组选手则结合实践分享文化传播经验:有学生自己用创新方式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经历;有学生通过直播卖货推广家乡农产品“莓茶”,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即兴问答环节,面对“如何用三句话精准推广你的家乡”“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等现场提问,选手们经过思索后对答如流,条理清晰,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展现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才艺展示环节亮点纷呈:醒狮少年抖动狮头鬃毛,以鼓点和精彩的表演,让广东传统民间舞蹈焕发新生;以英语解说点茶技艺,配以节奏展示茶筅击茶汤,选手以新形式展示了传统文化对美的仪式化追求;二胡曲《赛马》经过重新编曲后,马蹄声与电子节拍共振,让传统乐器有了现代化表达。

用创新思维重译文明基因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教研中心副主任、高中英语教研员于弟表示,赛事与新课标核心素养高度契合,参赛选手在赛前准备中也能让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意识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升。同时,赛事让学生们立足中国放眼看世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也对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有促进作用。

“430名优秀学子用创新的表达方式诠释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胸怀家国、对话世界’的使命担当。”深圳教育报刊总社总经理邓卫评价道,他对选手们的表现表示肯定:完成了从工具性运用到文化性输出的跨越,展现了微观叙事与宏观视野的融合,以创新表达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生力量,用跨文化对话传递中国智慧。“这些青少年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语法,他们用英语拆解传统文化之美,用创新思维诠释时代发展的深意,这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文明基因的重新编译。”邓卫说。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全国学术组组长兰熙认为,选手们的表达方式从“单向输出”升级为“交互对话”,在内容表达上抓住了小切口,用故事的叙事视角表达了“文化差异”“文明共识”等方面的深刻内涵,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又能瞬间把人带入故事中。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深圳学校校长、“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深圳总指挥常德胜呼吁更多学子积极加入这场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盛事之中。“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度探索,更是连接中外文化桥梁的坚实基石。希望越来越多的深圳青少年能够成为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用英语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邃底蕴,让国际社会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认同中国。”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