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专家又开口了,说“中国需要30年才能赶上印度”。这番话不算新鲜,年年都有升级版,但这次中国网友的回应却特别统一:“对,你说的没错。”不是认了,是懒得反驳。

2023年,中国GDP超20万亿美元,印度3.7万亿;中国AI专利全球第一,印度仿制药出口全球;中国有高铁、空间站、世界工厂,印度有宝莱坞、种姓制、慢吞吞的改革。

一边在发射火箭,一边在讨论厕所普及,这场“赶超论”,听多了就腻。你说你赢,那就你赢,我们先忙着修下一条高铁。

专家讲超越,数据在打脸

“闭上眼睛,印度就能超越中国。”这是在美国论坛Quora上,印度网友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他们讲速度,说潜力,吹人口红利、民主制度,甚至还有专家发表论文:“中国要花30年才能赶上印度。”问题是,真闭上眼,怕是要撞墙。



先看总账本。2023年,中国GDP达20.3万亿美元,印度为3.7万亿。数据不是感情,现实差距清清楚楚。中国的经济体量,是印度的五倍多,且领先在制造、科技、基建全维度。

更细一点,人均收入。中国为9万元人民币,印度为1.82万元,差距接近五倍。这是生活水平的硬性反映,不是靠民调能喊出来的。

中国网友不吭声,是因为手里正忙。2024年中国高铁总里程超过4万公里,平均时速350公里。印度到2023年才刚开通首条高铁,还遭遇“轨道不匹配、空调系统失灵”等问题。这不叫追赶,这叫入门。



科技领域的反差更扎眼。中国将GDP的2%用于研发,印度仅为0.7%。差距不在预算,是体制。中国从芯片、AI到量子通信,全链条布局,AI专利全球占比达65%,10年吸引950亿美元投资,印度只获得70亿

而在国际制造业的竞争中,印度产业链仍然高度依赖原材料输入,比如锂矿加工仍需进口设备和技术。而中国,已经在锂电池、光伏面板、风电机组等关键产业上构建完整闭环,构成“绿色供应链”。



印度专家讲“结构转型”,但现实是,印度66%人口仍居农村,女性就业率不足25%。结构改不了,现代化就是一句口号。

专家爱讲“30年赶超”,但每一年,中国都在拉开差距。别说追,连脚印都还没看清,下一段我们看看印度引以为傲的“优势领域”究竟是什么样的。

仿制药、电影、人口红利,撑得起“超越论”吗?

在印度媒体和专家嘴里,有三样东西是“看家本领”:仿制药、宝莱坞电影、人口结构优势。他们说这些领域已经领先中国,并且“世界都在依赖印度”。这话听起来像广告,拆开看,门道不多。

先讲仿制药。印度号称世界最大仿制药出口国,每年出口量占全球25%,40%销往美国。但这不是技术红利,而是专利规则红线边缘行走的产物。大量产品依靠修改配方、压价出货。2020年至2023年,FDA对印度药厂的处罚案例为全球最高



更关键的是缺乏原研能力。印度药厂大多无独立研发平台,对关键靶点、工艺突破、药物设计没有话语权。全球生物制药前20企业中,印度无一入列。

再谈电影。宝莱坞产量全球第一,但内容受限。题材多局限在家庭、婚姻、种姓、玄幻,叙事结构与国际接轨度低。

近年来爆款如《摔跤吧!爸爸》《RRR》,皆为“类型片突围”,无法代表整体工业水准。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工业从投资、摄制、后期、宣发已系统化,2023年全球票房前十,中国片有三部上榜,印度片无一入围。



最后看人口。印度人口已超中国,平均年龄低、青壮劳动力占比高,这是他们所谓的“红利基础”。可世界银行已警告:“红利不能直接转化为增长,需教育、培训、岗位支撑。

现实是,印度基础教育薄弱,农村普及率低,高等教育严重倾斜。大量青年只能进入低端服务业或干临工。这不是红利,是“就业风暴前夜”。

相反,中国通过工程师红利打造出了产业红利。华为、宁德时代、隆基绿能,这些企业靠高素质劳动力撑起全球产业竞争力。

优势是起点,体系才是护城河。印度有亮点,但拼的是整盘棋。下一节,我们去看看“未来预测”的真面目。

“30年论”的逻辑链,是谁在靠信念赚钱?

印度专家辛格公开宣称:“中国需要30年才能赶上印度。”这句话在国外舆论场被疯传,连《外交政策》都拿去做标题。问题是,这种判断,有多少逻辑?

看实际。2023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总值的30%,印度不到3%。中国建成全国最大高铁网,2024年新能源车出口全球第一,光伏面板出口占世界80%。

与此同时,中国AI领域占全球65%专利、引入950亿美元资金;印度仅占4%,引资70亿。连起跑线都没进,专家就预测终点了。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2024年第一季度,中概股回暖总市值增长1.3万亿美元,印度股市缩水7200亿。这不是抽象比拼,是资金流动趋势的注脚。

还有制度问题。印度种姓制度横亘不去,城市化率不足40%,地方政府权责不清,即便是经济特区也难复制中国深圳的路径。

反观中国,乡村振兴、数字中国、东数西算,每一项战略都能快速落地。这靠的是组织力、政策连贯性与全局协调。



李光耀就曾警告:不要拿印度与中国并论。两国发展逻辑、体制基础完全不同。他指出:“印度的问题在于改革常常难以执行。

印度专家讲“超越”,更像一种“祈祷型表达”,寄托的是对未来的幻想,对现实的焦虑。而中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规划,一条一条建通道。

舆论场可以热闹,现实是冷的。你喊2035,我们交付2025。这场竞速,不靠比嘴皮,而是拼脚印。

参考资料:

印度跟中国的差距有多大?印专家:中国需30年才赶得上印度!.网易新闻.2025-03-21.

印度会超越中国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吗?.观察者网.2023-06-27.

美国论坛:印度会超越中国吗?印度网友:绝对,我们只需闭上眼睛.搜狐新闻.2025-05-05.

印度有能力追上中国吗?其实印度在三个方面,已经赶超中国了.腾讯新闻.2024-12-09.

印媒狂想2020年印度和世界:印度将超越中国.环球网.2010-01-0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