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前段时间发布的信息可知,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的整改工程已全面完成,其中拆除工程提前6个月完工,生态修复工程提前1年完工。该项目涉及非法填海部分的拆除面积达82.39公顷,并通过新建生态护岸、珊瑚礁移植等措施恢复了海洋生态环境。那么,和曾为亚洲第一海上机场的建设有何关系呢?
据悉,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是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临空产业园人工岛二期以及新机场人工岛起步区于2017年初起步建设,2017年7月全面停工。之后到了2023年,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整改工程正式启动。同年,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重启,建设单位由原海航集团旗下公司变更为三亚市国资委控股的三亚机场建设有限公司,用海面积从25.95平方公里调整为约17平方公里,工程总工期规划为5年。
目前,根据海南省省长在海南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25年将加快三亚新机场等项目。这就是说,“沉寂了多年”的三亚新机场有望“复工”建设。
三亚新机场即规划背景中的三亚红塘湾海上国际机场,是海南省三亚市规划建设的4F级国际枢纽机场,位于红塘湾海域,离岸约3.3公里,西北距南海观音约3.7公里,东北距天涯海角约6.7公里。项目定位为海南自贸港核心基础设施,设计年旅客吞吐量5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0万吨,规划建设三条跑道、66万平米航站楼及244个机位,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首个海上机场、亚洲第一大海上机场(原规划)。
目前,我国已经有两个海上机场正式建设之中: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其中,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人工岛长6.2公里,宽3.5公里,离岸最近距离3公里,采用水上回填方式,填海面积20.87平方公里,形成陆域面积20.29平方公里;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人工岛位于厦门翔安区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的浅滩海域,是通过填海造陆形成的。根据公开资料,人工岛的填海造地总面积约为18.22平方公里(部分版本为17公里),分三期实施。所以说,三亚红塘湾海上国际机场曾为亚洲第一大海上机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三亚红塘湾海上国际机场规划历程始于2011年,海南首次提出选址论证,并形成了《三亚新机场选址报告》。经六场址比选后,于2013年确定红塘湾为首选场址。2016年6月民航局评审通过选址,8月启动填海造地。2017年3月计划开工并签署金融协议,但因未批先建、破坏生态于7月停工,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2019年9月,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项目重新启动。2021年“十四五”规划要求加快前期工作,2023年9月环评重启,建设主体变更为三亚市国资委控股企业,用海面积从25.95平方公里缩至17平方公里。目前,三亚红塘湾海上国际机场项目非法填海拆除及生态修复提前完成,但环评审批尚未通过,实质性建设仍未启动。
那么,为什么海南省至今还不放弃三亚红塘湾海上国际机场的规划建设?其核心原因在于该项目是海南自贸港战略的核心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门户功能提升。首先,三亚凤凰机场年吞吐量已达2200万人次,且受地理限制无法扩建跑道,新机场规划的5600万人次容量是破解运力瓶颈的唯一方案。其次,作为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次枢纽,新机场将支撑海南自贸港80条国际航线目标,强化旅游、物流等产业竞争力。此外,项目通过生态修复(如珊瑚礁移植、白海豚保护区)和用海面积缩减,已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尽管历经整改,但海南仍将其视为“必须建”的战略工程,因其对自贸港封关运作后的国际要素流动、临空经济区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