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燃竹君,恳请“关注”,共谈历史风云
从历史看,美国社会到底像什么?
记得高中老师讲世界历史的时候,老师当时用了一个词形容美国社会-“大熔炉”。
似乎不管什么地方的人去了美国,都会被美国的优秀文化所感染。
这个词,形成了我对美国社会最早的印象,仿若真理一般。
近期,翻看了不少关于美国的历史书,似乎真实的美国社会,并不是那么回事。
最近看了一本历史书,书中指出,关于美国大熔炉的形容,有学者认为并不贴切,反而用一个新的词来形容-拼盘,似乎更像。
但是最近读了很多的历史书,我这才发现,用拼盘形容,其实也不是很贴切。
首先回顾美国的历史,最早生活在这里的人,主要是印第安人。
后来随着荷兰人、西班牙人、法国人、英国人,不断地迁入摄入,导致印第安人的人口和领土不断减少。
印第安人领土的减少,大多数源于战争;至于人口的减少,既有战争的原因,又有疾病(有时疾病比战争更可怕,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印第安人几乎没有抵抗力)的原因。
最终欧洲各大强国在今天的美国合纵连横,最终以移民英国人的胜出结束,美国就此获得脱离英国,得以独立。
美国人那时的基础,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美国版图。
稳住阵脚的美国人,四处扩张,一方面不断压缩印第安人的领地,多次将印第安人西迁,西迁之后再西迁,一旦印第安人不服,就是通过战争获取。
直到今天,所能看到的印第安人,恐怕已经不足百万人。
美国人急速扩张的过程中,因为劳动力的缺失,只能从其他地方运送干活的人,外来移民肯定是不够的,所以便有了运送黑奴的情况。
这些外来的黑人,因为输送的数量越来越多,也成为了一个不小的群体,但是主流的美国人,似乎对待黑人,一直没有正眼看过。
甚至到现在,在部分美国的州里,黑人的各种权利,还是要遭人白眼。
如果“拼盘”的理论放到这里,你会发现,正常的拼盘,拼上去地方,是不会受到剧烈伤害的。
但美国的历史不是这样的。
当年英国移民跟印第安人组成拼盘的时候,相互之间,是伤害性的战争。
还有非洲来的黑人,在某些州,一直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后来还是先后经历了美国南北战争和二战,因为用得上黑人,这才逐渐给黑人开放了一些权利。
其中,就包括受教育的权利,这才让部分黑人,拥有了一点跟其他族群竞争的能力,
大家不知道的是,到美国的外来移民,远远不止这些。
在爱尔兰人、德国人,还有后来东欧人和亚裔,他们刚开始来的时候,都受到过不同形式的歧视。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美国的变化,才缓慢融入了美国社会。
确切的说,他们并不是融入了美国社会。
去过美国的人或者看过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因为历史的原因,美国每个州的形成,不尽相同,最早居住的群体不同,导致美国每个州的法律或生活环境,都不尽相同。
所以说,移民进入美国,并不算融入了美国,反倒像只融入了当地的社区而已。
而这些各个不同的社区,汇聚成了整个美国大结构。
众所周知,移民进入美国的过程中,移民和移民之间,移民与美国的原住民之间,发生了诸多不好的事(懂的都懂)。
但有一点也不可否认,美国人因为远离了欧亚大陆,离开了从工业文明后,纷争最多的欧亚大陆,所以他们获得了绝佳的发展机会。
种种情况导致,虽然美国历史中各个族群之间,有巨大的矛盾,但是因为没有太多外力的干扰,反而给了美国人优化的时候,能做到彼此大体相安无事(只是大体)。
也恰恰因为这种情况,哪怕外面再乱,美国也没有出现大的乱子,反而在不断优化国内环境的同时,在19世纪之后,逐渐走上了工业强国的地位。
但就我们刚才所说的美国,它既不是一个拼盘,也不是一个熔炉,至于它是什么,恐怕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词可以形容。
说它不是熔炉,因为生活在美国各个移民群体,完全把对方认同为自己人,甚至在现在都不现实。
比如,印第安人有多少人认同自己是美国人,不得而知。
说它不是拼盘,因为强行拼在一起,恐怕还会有很大的风险(这都是美国历史检验过的)。
过去听说,华人在美国有唐人街,我一度感到骄傲和替他们开心。
骄傲是因为,华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自己文化特质;开心的是,他们在异国他乡,找到了一片乐土。
但是现在,看到《唐探1900》电影中的内容,再加上一部美国史,心中不觉燃起一缕悲哀。
为什么?
美国之所以会有唐人街的出现,恐怕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融入到当时的美国社会太难的缘故吧!
他们不被认可,只能聚在一起自保。
其实,他们不是不想融入,只是相比融入进去,更需要一个安全屋保证自己的安全而已。
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而且这个世纪,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美国人还能通过自己自我优化,让更多想融入美国社会的人融入进去,从而绽放活力吗?
恐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