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雅县融媒体中心 王水江 佐合热古丽)在沙雅县古勒巴格镇先锋村,民间艺人王永峰既是豫剧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民族团结的“连心桥”。六年来,这位河南籍艺人以戏服为甲、以唱腔为媒,在传授戏曲技艺的同时,与各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边疆绽放出灿烂的团结之花。
5月15日,海楼镇民宿巴扎文艺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王永峰正以一段《花木兰》选段点燃全场,为村民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戏曲表演。华丽的戏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唱腔时而高亢如戈壁长风,时而婉转似塔河细浪,引得台下的观众们掌声雷动。
在海楼镇的活动上表演戏曲的王永峰。 佐合热古丽 摄
沙雅县海楼镇羌尕铁热克村村民古丽皮耶姆·艾合买提说:“在很多文体活动上,都能看到他的演出,他的表演很有感染力,很喜欢看。”
沙雅县古勒巴格镇民间艺人王永峰说:“跟同事一起给各族群众表演戏曲,看到各个民族的观众为我们鼓掌,以及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的内心特别开心、特别满足。”
王永峰,一位来自河南的豫剧文化爱好者,对豫剧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在日常的工作中,他时常看到身边的同事们对戏曲充满热爱,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往往难以深入学习和掌握。于是,王永峰便主动承担起教授的任务,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为同事们提供免费的戏曲培训课程。在王永峰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同事的戏曲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沙雅镇民间艺人丽萨罕·喀斯木就是其中一位。
正在跟王永峰学习豫剧的戏曲爱好者们。佐合热古丽 摄
沙雅县沙雅镇民间艺人丽萨罕·喀斯木说:“我很喜欢豫剧,在学习豫剧,唱豫剧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王勇峰大哥很热心,在唱腔技巧、节奏、吐字发音以及表演动作这些,都给了我很多帮助,我现在可以唱出很多戏曲,我很开心,也特别感谢他。”
王永峰不仅在戏曲舞台上用精湛的表演绽放光彩,还在生活实践中以真挚的情谊浇灌民族团结之花。2022年,他与本村的村民艾买尔·吾斯曼一家结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亲戚,从此这个充满温情的家庭成了他在沙雅的另一个家。春耕时节,总能看到王永峰忙碌的身影,不仅帮助艾买尔·吾斯曼家购置优质种子和化肥,还亲自开着拖拉机帮忙播种;每当农忙之际,他更会细心备齐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送到家中,让他能安心投入农业生产……这些点点滴滴的暖心举动,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沙雅县古勒巴格镇民间艺人王永峰的干女儿孜外热姆·艾买尔说:“干爹人特别好,经常帮助我们。他们总是惦记着我们家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农忙时节,我们常常忙得顾不上买生活必需品,干爹及时给我们送上米面粮油,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王永峰不仅与艾买尔一家结下了深厚感情,更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了更多邻里乡亲。每当农忙时节来临,他总会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帮助村民们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庄稼把式”,王永峰尤其擅长小麦和棉花的田间管理。他会耐心指导乡亲们如何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甚至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修剪果树、提高产量。在他的帮助下,许多村民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提升,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
王永峰和干女儿孜外热姆的父亲正讨论着冬小麦的长势情况。佐合热古丽 摄
沙雅县古勒巴格镇民间艺人王永峰干女儿孜外热姆·艾买尔说:“在农忙的时候,干爹也常过来帮忙。他是个种田的老把式,对小麦和棉花的田间管理特别有经验。他会耐心地教我们(和邻居)怎么更好地管理,提高产量。”
这份互助的情谊,正是源于王永峰初到沙雅时乡亲们对他的无私帮助。当年自己缺乏农具时,是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如今,他不仅用技术回馈大家,还常常带着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看望村里的老人和困难家庭。在他看来,这样的互帮互助不仅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沙雅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王永峰和他爱人看望干女儿孜外热姆·艾买尔一家。佐合热古丽 摄
沙雅县古勒巴格镇民间艺人王永峰说“我刚来沙雅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困难,好多农用工具我都没有,我的邻居都会热心提供给我,我现在也经常带些吃的用的,来看望他们,以后我们相处的会更好,也会更进一步的促进民族团结。”
2019年那个改变人生的电话至今让王永峰记忆犹新。当时在广州务工的王永峰,虽然工作枯燥繁忙,但心中始终保持着对戏曲艺术的无限热爱。工作之余,他常常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自己的戏曲作品,与广大戏曲爱好者分享和交流,机缘巧合之下,王永峰的戏曲作品被沙雅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魏祖慧看到。魏祖慧老师对王永峰的戏曲才华赞赏有加,当听到沙雅的孩子们需要传统文化滋养这句话,他当即买了赶赴沙雅的车票。
沙雅县古勒巴格镇民间艺人王永峰说:“当时,魏祖慧老师与我联系,并诚邀我到沙雅县,传授当地热爱戏曲,特别是豫剧的青少年学子以及各族群众,将这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下去,同时我也希望为沙雅县的戏曲事业贡献力量。”
王永峰不仅以其精湛的戏曲技艺带来了专业的戏曲资源,更在沙雅县第七中学(沙雅县实验中学)点亮了传统文化传承之路。作为学校特聘的戏曲老师,他将豫剧等传统戏曲艺术转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课堂内容,从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到脸谱服饰的文化内涵,再到经典剧目的历史背景,他总能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娓娓道来。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像迪丽胡玛尔·阿合尼亚孜这样的学生,从对戏曲一无所知到渐渐爱上这门传统艺术,更通过戏曲艺术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沙雅县第七中学(沙雅县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迪丽胡玛尔·阿合尼亚孜说:“王老师课特别有趣,特别生动,我跟同学们都很喜欢、很认真地听戏曲课,学习到很多戏曲知识和背后的故事,我会跟着王老师继续好好学习,将这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自2019年扎根沙雅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以来,王永峰以戏曲艺术为媒介,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事业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不仅系统传授戏曲技艺,更创造性地将传统戏曲与维吾尔族舞蹈和音乐有机融合,既保留了传统戏曲的精髓,又赋予了民族文化新的表现形式,培养更多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新苗。如今,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主动参与到戏曲学习中,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