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印巴空战让西方媒体集体失声,巴基斯坦歼-10CE仅用1小时击落多架印度战机。西方媒体先是震惊,然后被迫接受了这个事实。法国媒体还专门为中国战机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法国24新闻台》的头版头条上。在西方承认中国武器威力的同时,印尼、埃及、阿联酋等国家,已经打算取消阵风战机的订单,改买中国的战机。
近日,法国《24小时新闻台》在2025年5月15日头版上,公开承认中国武器的实战能力,巴基斯坦空军用歼-10CE搭配霹雳-15E导弹的组合,在对抗印度阵风战机时打出了逆天的战绩。更让西方震惊的是,巴方飞行员在事后透露,他们原来是可以击落15架印度战机的,但是不想将冲突激化,所以选择了克制。
不过这个战果,已经足够惊人了,这几天,全球的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全都是关于中国战机实力的讨论。
那么,歼10CE轻松赢得胜利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黑科技?
实际上,歼-10CE靠的是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中国出口给巴基斯坦的定制款歼-10CE和中国自用的歼-10C,都配备着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且还采用了氮化镓(GaN)材料,也就是第三代功率半导体。
这个技术根源可追溯至2012年中国启动的氮化镓雷达研制,比美国APG-79(V)4雷达项目足足早了十年。
中美战机雷达的代际差距令人震惊,尽管美国海军陆战队计划为F/A-18C/D换装112部氮化镓雷达,但截至2025年仅完成25部交付。
反观中国,不仅歼-10C全系标配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连出口型枭龙Block3的KLJ-7A雷达性能都超越F-35的砷化镓雷达。
材料学的突破带来碾压级优势,氮化镓的功率密度是传统砷化镓的10倍,探测距离直接翻倍,这解释了为何巴基斯坦飞行员能在印度战机尚未发现敌情时就锁定目标。
更致命的是霹雳-15E导弹200公里的射程,远超法国"米卡"导弹2.5倍,形成"先发现、先发射、先摧毁"的绝对压制。
中国在镓资源的绝对控制权成为战略底牌。全球98%的镓产量来自中国,这种铝土矿伴生物的成本优势让欧美难以追赶。
2023年出口管制令国际镓价暴涨50%,直接卡住美国军工脖子。与稀土不同,镓的提取高度依赖中国电解铝产业链。
而军民融合战略放大了技术红利,中国430万座5G基站每年消耗数亿颗氮化镓功率放大器,这种规模化应用反哺军工技术迭代。
"十四五"期间50亿元的专项投入,让中国建成从衬底制备到雷达模组的完整产业链。相比之下,美国F-35的AN/APG-81雷达仍在使用砷化镓材料,下一代APG-85改进计划尚在纸面。当西方还在实验室摸索时,中国已将氮化镓雷达装上了出口型战机。
这场胜利的本质是体系化降维打击,中国通过歼-20技术下放构建的战场态势感知网络,使得歼-10CE能实时共享预警机、地面雷达数据。印度阵风尽管号称"四代半",但在缺乏体系支撑下沦为信息孤岛。
西方媒体的态度反转颇具戏剧性。
战前贬低中国装备"未经实战检验"的论调,在歼-10CE五杀战绩面前迅速瓦解。《法国24》的头版转向只是开始,真正让西方国家感到不安的是,是更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军购选择。
印巴空战之后,很多埃及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评论:"韩国FA-50这种教练机怎能与歼-10CE抗衡?"
当前,有知情人士透露,埃及军方确实开始重新评估与韩国签订的教练机订单,而印尼则紧急叫停81亿美元的42架阵风采购计划。阿联酋更被曝考虑砍掉80架阵风订单的一半,转而采购F-35。
土耳其空军紧急向美国求购AIM-120C-8导弹,生怕落后于已装备霹雳-15E的巴基斯坦。这种恐慌性采购如今还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有人说,未来战场或将见证中国体系的全面输出。
阿联酋若真取消40架阵风订单,省下的80亿美元足以构建"预警机+歼-10CE+红旗-9BE"的完整防空体系。
印尼等国的犹豫,则预示着五代机窗口期的博弈,当我们的歼-35加入出口序列,传统军贸格局将迎来更剧烈震荡。
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平台对抗,而是整个国防工业体系的终极较量。只顾着买卖武器而刻意忽略这一点的国家,早晚要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