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礼数,莫过舆服”。在世界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大杨博物馆,来一场穿越织锦时空的文化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大杨博物馆,作为全国纺织服装博物馆联盟副会长单位,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以缝纫机为梭,以文明为线,在历史与未来的经纬间,编织出一幅震撼心灵的文化长卷。这里不仅是文物的陈列殿堂,更是传统与创新激扬碰撞的能量场,是AI智慧与千年文脉深度对话的时空会客厅。

一、基尼斯雕塑组:针线里的哲学寓言


广场上荣获吉尼斯纪录的“道生衣”雕塑组合,恰如《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巨型缝纫机针如定海神针直插苍穹,转动的缝纫机轮盘似时光飞轮轰鸣作响,象征着大杨集团从乡村作坊起步,历经风雨,终成大业的壮丽历程。大杨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桂莲女士曾深情地说:“这枚银针,不仅织就了我们的商业版图,更织就了大杨人的梦想与希望。”

二、缝纫机矩阵群:凝固的时间史诗


几十台跨越时空的缝纫机,在展厅铺陈成“服饰文明的时间图谱”。正如《诗经》所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些缝纫机见证了杨树房镇从辽南农家院到“世界裁缝小镇”的华丽转身。每一台机器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道齿轮划痕都是岁月的针脚,它们共同诉说着大杨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服饰博览厅:经纬间的文明对话



龙袍与手缝西装,在这里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中外服饰文明对话。龙袍上,十二章纹绣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正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九件龙袍彰显出国家级非遗缂丝技艺的登峰造极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手缝西装则融合了意大利服装工艺与国家级非遗苏绣,展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这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不仅体现了大杨人对服饰文化的深刻理解,更彰显了他们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四、艺术大观园:笔墨间的精神传承


国宝永乐宫壁画的复刻,让人仿佛穿越回800年前,感受“吴带当风”的唐代画韵。书法长廊中,《大杨赋》书法巨卷以汉隶笔意写就豪情,正如苏轼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精神的家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吴江馆长原创的《大杨赋》,通过笔墨将企业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下来,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多元空间场:文化大杨的N种打开方式

“杨书坊”图书馆、城市书房、厂史馆、党建馆、服饰馆、壁画馆、研学馆……大杨博物馆以多元空间,展现文化的无限可能。正如王维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这里,你可以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感受红色基因的传承,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胡冬梅强调:“多元空间,是我们大杨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我们要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宿。”集团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推动了这些博物馆文化空间的建设和发展,为大杨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AI导入链:打造文化大杨的无限场景


2025年,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博物馆的形态与内核。大杨博物馆吴江馆长倡导和领航的大杨博物馆AI赋能,让文物开口讲述前世今生,虚拟试衣镜瞬间穿越唐宋元明清。李桂莲董事长对AI技术的应用充满期待,她表示:“AI技术,是我们大杨博物馆走向未来的重要一步。”大杨博物馆正积极探索AI技术在服饰文化和企业文化展示和传播等方面的应用,努力打造一座智慧型的博物馆。

盛世修文,博物致知。大杨博物馆,作为全国纺织服装博物馆联盟副会长单位,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我们诚邀您踏入历史的长河,一起感受文化的瑰丽,共同见证大杨博物馆的辉煌未来。

中国纺织服装博物馆联盟副秘书长、大杨博物馆馆长吴江寄语:


在2025年世界博物馆日之际,我谨代表大杨集团和大杨博物馆向每一位喜欢热爱服饰文化、关心支持大杨文化发展的海内外各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大杨博物馆,作为全国纺织服装博物馆联盟副会长单位,扎根于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以纺织服装文化为纽带,连接传统与现代,融合地域特色与世界潮流。

我们以缝纫机为梭,以文明为线,编织出一幅震撼心灵的文化长卷。从荣获吉尼斯纪录的“道生衣”雕塑,到跨越时空的缝纫机矩阵,从龙袍与手缝西装的文明对话,到国宝永乐宫壁画的复刻,从党建馆的红色基因,到研学馆的美轮美奂,大杨博物馆不仅展现了中外服饰文明的辉煌历程,更彰显出荟萃了古今中外精髓的大杨企业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5年,我们积极拥抱AI技术,致力于打造综合型、智慧型、研学型、景区型、文化型博物馆,努力把大杨博物馆打造成为集“大杨特色、行业特点、地域风格、中国风采、国际韵味”的国内纺织服装行业一流博物馆,为全球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我们期待与国内外朋友携手,以集团“五个大杨 五位一体”战略为引领,共同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无限可能,让大杨博物馆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纺织服装文化的窗口,也让中国纺织服装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助力集团早日实现争创世界一流品牌、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宏图伟业。

大杨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邹杰感言:


大杨服装文化展示中心始终以务实之姿筑牢运营基石,以创新之态构建文化生态。在“十五五”期间,我们将以数字化赋能运营管理,构建智慧化管理体系与高效协同工作平台;以沉浸式升级参观体验,打造多场景互动导览与跨媒介叙事空间;以产业化激活文旅生态 ,推动研学旅行与AAA级景区的融合发展,在见证文化传承的同时,共同谱写文化大杨的时代篇章!

大杨博物馆讲解员于秀娥:


作为大杨博物馆的讲解员,我每天与历史的“见证者”对话:抚摸过缝纫机矩阵上斑驳的铸铁纹路,仰望过吉尼斯雕塑刺向苍穹的钢针,凝视过永乐宫壁画中仙人衣袂翻飞的弧线……它们不仅是展品,更是无数匠人、艺术家、革新者留给世界的密码。我曾见过孩子踮脚数龙袍上的金龙鳞片,见过老者对着老式缝纫机热泪盈眶,见过年轻人在《朝元图》壁画前流连沉迷,见过无数人为底蕴深厚的大杨文化而感叹——这些瞬间让我深信,博物馆不是历史的坟冢,而是文明永动的剧场。

使我倍感珍贵与温暖的,是每一双在此驻足的脚步,每一道与展品共鸣的目光——是你们,让凝固的历史重新流淌成河,使文明与传承获得了永生。

值此特别的日子,盛情邀约关注、了解、走进大杨博物馆……

我们在这里静候您共赴这场永不散场的文化盛宴。

大杨博物馆图书管理员:王前


在2025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大杨服装文化展示中心邀您共赴一场串起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盛宴。

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大杨鲜活的故事载体,衣袂翻飞处皆是服饰文明印记,针脚细密间尽藏匠心传承。

“十五五”征程中,我们将秉持务实创新精神,深耕服装文化领域。以沉浸式体验升级参观感受,打造多场景互动空间;以产业融合激活文旅活力,推动研学与景区协同发展。我们愿与您携手,让每一场对话、每一次触摸,都成为文化基因的薪火相传,共同奏响服装文化跨越时空、生生不息的时代强音!

(来源:大杨文化中心)

更多内容丨尽在《中国纺织》杂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