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态文明建设奏响时代强音,绿色生活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城市的每个角落。近日,“添彩城市文明 分享绿色生活”主题网评活动在京举办,活动以垃圾分类“关键小事”为切入点,以思想碰撞点燃环保热情,以实地探访解码低碳奥秘,吸引骨干网评员、网络名人及媒体代表齐聚现场,为北京实现“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目标注入澎湃动能。
参会者在探访现场的合影
此次主题网评活动通过多元环节设计,将城市文明建设与绿色生活理念深度融合,推动环保意识扎根社会肌理。未来,各方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凝聚共识、创新路径,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与传播开启新篇章。
活动首站走进朝阳区红军营社区,该社区作为典型的“村民上楼”回迁小区,通过基层治理创新打造垃圾分类示范样本。社区联合青山计划打造多功能分类驿站,同时通过桶前值守、垃圾分类趣味活动等方式形成合力,让分类成为居民的生活习惯,“小事撬动大文明”的治理逻辑在此生动落地。
在探访第二站——朝阳区环境清洁焚烧中心,大家近距离见证了让垃圾变废为宝的全流程,主控室内,整面墙的电子屏实时监控设备运行,工程师通过远程操控完成垃圾抓吊、翻倒和焚烧作业。参观者纷纷表示,从社区分类实践到焚烧能源转化,深刻体会到“前端分得越细,后端价值越高”的环保逻辑。
参会者在朝阳区环境清洁焚烧中心观看垃圾处理过程
在焚烧中心多功能厅举行的分享会如同一幅多元视角交织的生态长卷徐徐展开,政府部门代表、基层工作者、专家学者及媒体人士共同聚焦垃圾分类与低碳发展议题,围绕工作创新、技术赋能与实践经验展开深度交流,共绘北京绿色发展图景。
“添彩城市文明 分享绿色生活”主题网评活动分享会现场
在代表发言环节,网评员代表——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干部耿金超结合一线工作案例,呼吁通过新媒体平台讲好垃圾分类故事;搜狐网总编辑王海涛作为网络平台代表,分享利用流量传播环保理念的创新路径。
随后的“低碳生活分享会”掀起讨论热潮。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副处长戴志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和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党支部书记亓伟伟,分别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关键小事的北京实践、推进北京垃圾分类提质增效路径及社区文明治理典型做法经验等主题,结合理论与实例进行深度分享。
思想的碰撞后,迎来全场高光时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创舞台剧《我们的世界》在现场迎来首演。该剧以垃圾分类为内核,通过拟人化叙事与沉浸式互动,将生态文明的宏大命题转化为童真视角下的动人篇章。剧中,小男孩因随意丢弃可乐瓶被带入垃圾世界——废纸团因污渍污染而垂头丧气、腐肉因跨界污染而愧疚自责、杀虫剂因毒性隐患而黯然神伤,拟人化的戏剧语言将“分类不当的后果”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情感冲击,深刻诠释“垃圾分类是文明必答题”的观念。
《我们的世界》舞台剧在现场首演
此外,分享会还特别设置垃圾分类达人表彰与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在表彰环节,现场通过播放垃圾分类达人评选及代表采访视频、为2025年度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代表颁发证书等方式,致敬基层环保力量。在志愿服务队成立环节,纪实主题片生动展现志愿者扎根社区、引导分类的日常点滴;全新logo惊艳亮相,领导为设计者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其创意设计。伴随着垃圾分类原创歌曲旋律的响起,与会领导们共同为全市各区志愿者服务队授旗,印有新标识的旗帜在会场次第展开,标志着北京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网络迈入体系化、标准化新阶段。
下午的行程聚焦资源化处理与低碳产业实践。在爱回收分拣中心,大家目睹了垃圾精细化分拣过程,自动化传送带运载着旧衣物、塑料盒等有序流转,经过分拣后的可回收物能被细分成130余种,最终运送至具备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企业进行循环利用,另外可回收物全流程可溯源,实现“从回收到重生”的全链条透明化管理。
参会者在爱回收分拣中心参观塑料瓶自动分选
与传统垃圾处理厂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北京绿色动力环保有限公司的园区内处处生机盎然。探访过程中,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完整呈现,每一个环节能够真正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生动诠释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没想到垃圾处理厂可以这么干净,科技真的在改变环保产业。”一位网评员感慨道。
行程尾声,一场座谈会在厂区会议室举行。探访团成员们在此分享一天见闻:从社区的“微治理”到焚烧厂的“大智慧”,从回收分拣的“智能化”到志愿服务的“人性化”,纷纷表示要将所见所感转化为网评内容,让更多人看见北京垃圾分类的“智”与“质”。
编辑 陈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