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了将近4个月的美国驻华大使,终于到北京了。对于这位新任大使的到来,中方的回应颇有深意。那么,这位新驻华大使何许人也?中方的回应又传递出何种信号?

“今天我到了北京。很荣幸能够代表特朗普总统成为美国驻华大使。我已经准备好开始工作,让美国更安全、更强大,更繁荣。”这是美国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庞德伟)抵京履职后,在社交平台上写下的话。



在中美关税战暂时“停火”的情况下,珀杜的到来无疑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跟中方沟通的担子,也都落在了他的肩上。但从他的这番话,从头到尾都是“美国、美国”,甚至连场面话都没有提及中国可以看出,我们不能对他期待更多。

对于这一点,中方也心知肚明。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4日、15日两次回应珀杜就职时,措辞高度一致:既未使用外交场合常见的“欢迎”,也未对其个人背景或中美关系前景作出评价,仅表示“愿提供便利”,并反复强调中方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也希望美方和中方相向而行。

现年75岁的珀杜,是中美建交以来年龄最大的美国驻华大使。他的履历显示,其职业生涯横跨商界与政坛:40年国际商贸经验中,曾长期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工作,2015年至2021年任佐治亚州联邦参议员。



正是看中珀杜这番经历,特朗普才对他寄予厚望,在提名时,称珀杜是为数不多有直接对华打交道经验的人。在特朗普看来,珀杜的商业背景,可能为美方在经贸谈判中争得更多优势。

此外,特朗普选择珀杜还在于其“忠诚”。作为共和党人,珀杜在竞选期间获得特朗普支持,尽管竞选佐治亚州州长失败,但其对“美国优先”政策的拥护、对华强硬言论,深得特朗普欢心。

言归正传,尽管珀杜号称“资深中国通”,但他并不友华,反而是一个典型的鹰派。担任参议员期间,他多次渲染“中国威胁论”,还呼吁美国加大介入亚太事务力度,并窜访中国台湾地区。

而珀杜抵京在社交平台的发言,与上一任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如出一辙。当年的伯恩斯也曾在就职仪式上宣誓,说自己将在中美关系中,为“保护和促进美方利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这一带有偏见的就职言论,使得他在日后的中美关系中,处处抹黑中国,让中美关系不进则退。



当伯恩斯准备离职时,美媒曾发文回顾他的任期,细数为中美关系留下了什么,有网友一针见血地称,只留下了一堆高铁票,除了发表有损中美关系的阴阳论调外,就是装模作样放一本崭新的书籍在高铁上摆拍,刷存在感,于中美关系改善无半点益处。

因此,面对珀杜的到来,中方不对他表达期待,自然在情理之中,这也是对美方的谨慎观望。

在中美关系方面,虽然中美瑞士谈判之后,在关税领域的博弈暂时“踩刹车”,但在其他领域,如台湾、南海、科技封锁等问题上,依然不改围堵打压遏华底色。珀杜宣誓就职时,特朗普还特别提及“推进美国利益”与“印太战略稳定”,这进一步暴露出美方试图“边谈边打”的策略。

中方不提“欢迎”,实则是对美方“出尔反尔”行为的无声抗议,暗示若美方不改变对抗思维,单凭大使更迭无法改善关系。

而林剑强调的三大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正是中方为中美关系设置的“护栏”。其中,“相互尊重”直指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和平共处”反对零和博弈,“合作共赢”则呼吁放弃单边霸凌。这种表态既是对珀杜履职的“前置条件”,也是向美方释放信号:若想真正改善关系,必须放弃“胡萝卜加大棒”的旧思维。



总而言之,现在摆在中美面前的障碍还有很多,而且全都是美方一手造成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芬太尼问题,美方以此对华加征的20%关税,并未被纳入暂停范围;其次,截至2025年5月,仍有大批中企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

还有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拟禁止中国无人机、限制电动汽车零部件销售,进一步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这些横亘在中美之间的问题,都急需解决。

我们也希望珀杜能明白,中方工具箱里还有筹码,若美方继续“出尔反尔”,中方完全有能力在关键领域让美国“疼”,盼珀杜能发挥应有效力,为中美关系向好发展添砖加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