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伦要点

世界(以及市场)似乎已经不再那么恐惧了,大家已经适应并对特朗普的关税言论变得更加坚韧。

作者|威廉·佩塞克(William Pesek)

编辑|李婧滢

唐纳德·特朗普刚刚亲身示范了“如何输掉一场贸易战”的大师课。本周他在日内瓦对中国关税的大幅退让——且几乎未获任何回报——让整个亚洲的官员们松了一口气。

特朗普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145%削减至30%,这增加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经济体实现今年5%增长目标的可能性,也将惠及整个地区的经济与市场。其他亚洲国家政府如今也找到了应对之道:如何通过拖延战术与特朗普的双边贸易谈判周旋,避免向美国125年来最具重商主义色彩的领导人妥协让步。

但需注意的是特朗普不会乐意看到日内瓦谈判中自己“妥协”的头条新闻,更不会高兴得知中国无意向他作出重大让步。这种不利的舆论局面可能促使这位“关税先生”带着报复心态重返谈判桌。

世界(以及市场)似乎已经不再那么恐惧了,大家已经适应并对特朗普的关税言论变得更加坚韧。例如,华尔街对降低中国关税表示庆祝,尽管30%的税率依然接近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Smoot-Hawley tariffs),而后者曾被认为是导致大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如此,如今的关税水平或许已经足够低,可以让贸易恢复到相对正常的水平,出口商、进口商和消费者也能够共同分担其影响。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休战所带来的稳定感,正合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之意。此前,对关税引发衰退的担忧迫使植田暂停了为期两年、试图将日本利率尽可能推离零水平的努力。如今,随着冲击东京的不利因素减少,日本央行或许能更自由地收紧货币政策。

在首尔,韩国央行可能也有了更多政策空间。对关税引发通胀的担忧曾迫使行长李昌镛(Rhee Chang-yong )暂停宽松周期。如今,在2024年最后三个月韩国GDP环比收缩0.2%后,韩国或许有条件采取行动了。

在北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的工作可能稍显轻松。在中国正面临通缩之际,央行此前因担心人民币过快贬值而不愿大幅宽松。随着上月美元与美债市场的混乱交易趋稳,潘功胜或许能有更多空间为中国物价“托底”。

亚洲领导人清楚地看到,特朗普更多是“虚张声势”。

甚至在日内瓦谈判前,特朗普对美英“协议”的吹嘘就已暴露了这一点——英国经济规模仅为中国的80%,且美国对英拥有可观的贸易顺差。这看似是对达成协议的急切渴求——任何协议都行。

中国领导人在谈判前就嗅到了这种软弱。同样对中国有利的是,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特朗普几乎毁掉了所有本可联合起来“以集体力量”对抗中国的联盟。真正的转折点在于剧烈的市场波动,迫使特朗普撤回了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

亚洲各国注意到,美股暴跌、美债收益率飙升和美元贬值如何让特朗普在4月初眨眼间推迟了大部分“对等关税”。特朗普已然表明,全球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才是主导者,而他的“痛苦阈值”远低于中国——后者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已花了数年时间为这一刻做准备。

特朗普是否认为,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5月2日提及日本持有的1.13万亿美元美债是贸易谈判中的“一张底牌”时,是在信口开河吗?对日本而言,关税博弈的策略就是“拖延”:正如中国通过拖延谈判、拒绝预先让步来周旋,东京深知应尽可能推迟谈判进程。这一招在2019年就奏效了——当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拖延谈判,最终让特朗普签署了一份未实质改变美日关系的协议,特朗普甚至同意将汽车排除在谈判之外。

这一策略,加上中国娴熟的“拖字诀”,正被亚洲其他国家领导人效仿。此前,中国领导人不得不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恐吓策略,如今轮到日本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了。不久后,韩国、新加坡等亚洲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也将不得不应对特朗普的谈判闹剧,只为达成一项极可能惠及本国经济的贸易协议。

对特朗普而言,他只是想时不时搞一场盛大的协议签署仪式,至于文本是否有实质内容并不重要。亚洲国家别无选择,只能走走过场。但中国刚刚提醒整个地区,在特朗普制造的隧道尽头,仍有曙光——或许还指明了如何更快抵达光明的路径。

关于作者

关于作者:威廉·佩塞克(William Pesek)是驻东京的资深亚洲时事评论员,曾任Barron’s和彭博社的专栏作家,著有《日本化:世界能从日本失落的几十年中学到什么》一书。

版权声明:


本文为Barron's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英文版见2025年5月15日报道
Asian Leaders See Right Through Trump’s Tariff Man Act
本文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