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里 乾 坤 日 月 明
许童童
孙大先生的这本新书,是他近些年沿东湖之滨去往湖北书画院,一路上的所思所想所录,只因创作时全无功利,故其珍惜有加。想这世上,每日步踱上班之众多如过江之鲫,大抵只有咱们这位孙大先生能就这么走着走着,吟出一首一首又一首的诗来。
泽畔吟诗的孙大先生,是位极其有趣之人。虽然,他自称自己是个无趣的老头,但我从来不以为然。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大先生那诗意盎然、趣味横生的才华。在当今画坛,能得诗书画之趣者极为罕见,大先生可谓深得民国文人之精髓者。在大先生的诗集中,有《中秋感怀》一诗,以“落英片片梦中游”一句来描写中秋酷热而盼望秋凉的意趣;而他的《自嘲》一诗,“强打精神度晚景,为遣闲愁弄墨翰。明镜日映腌臜样,俯首帖耳献媚言。”更是味趣十足。诗作《午困》,“粉墙专注老柿树,寒鸦偏吮果殷红。花狸墙角酣然觉,须臾之间起鼾声。”则应属谐趣。最有机趣风味的,当属大先生的《题山居图》诗,“丹青尚简莫求繁,写就老树懒画山。清风阁畔闲书毕,手不释卷已忘完。”读之品之,令人忍俊不禁。
趣味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家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美之效果,以我之愚见,大先生的诗作,也许在音律上讲求不够严格,但于意趣追求一道,确是独树一帜。而能将飞驰而过的思想点滴感悟转化为优美的文字,需要倾世的才华。这种才华并非一蹴而就,它应该源自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人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别人看世界用眼,大先生用的是心。用心之人,自能看到常人看不到之事,能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之美,能于琐碎生活中提炼诗情画意……具足这种特质,何其金贵,何其罕有?
《泽畔心境》的内容十分丰富。皆来自大先生丰盛的内心。丰盛的内心,让其关注之事包罗万象。悠悠行走于东湖侧畔,看旭日朝霞,沐银雨金风,眺沙鸥翔集,听涛声击岸,在极致的松驰感之下,那一枝花、一片叶、一滴雨、一朵云、一瓢饮、一口食,那些四季更迭、日月轮换、天地万物、亲情故友、世情冷暖,都能引发大先生内心的共鸣,成为其诗作的主题。他为它们写形、传神,同时也映照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人间真谛。而诗集中那些纯纯的、粹粹的对时事的褒贬,对荒诞人事的蔑视,对境外纷飞战火下民众安危的担忧……诸如种种,心中有大爱的先生,写他人所不愿写、不敢写,鲜活地向世人展现了什么叫做刻在基因里的文人风骨。
大先生以文为骨、以艺为魂、以心为笔,结合他那被时代之光点燃的思想,爽爽快快地吐露着赤子心声。走入这本诗集,我们既似约会丰子恺,又似路遇朱耷。恩道大先生用最平实的语言、最质朴的文字表达着最真挚的情感。《泽畔心境》中的每篇诗作既是天地孕育的璀璨珍珠,亦是文人思想的星星火花,它们在湖泽之畔熠熠生辉,见证着作者内心的深邃与广阔。
“诗中岁月生活秀,墨里乾坤日月明。”《泽畔心境》不仅是文集,同时也是书法集。而提到书法,据我所知,关于大先生写诗的字,大概是他最在意的。看起来下了功夫。既有儒家之坚毅,亦有老庄之散逸,一见入心,实在令人欢喜。
大先生的书法以“富有古意、文质彬彬”为概观,仔细琢磨,他在沉重中求灵活,险峻中求平稳,疏朗有致,旷达清逸,是典型的文人风格。当然,他练字不是为了成为一个著名书家,他是为画而练。《泽畔心境》一书中,他为诗写字,但此集中收录的多为手稿,篇幅很小,随手写来,字不太规范,有错有别。但我劝他也不必改了,因为“真实自然”四字在当代社会,特别是文艺圈内弥足珍贵,我辈应当珍惜,保持原汁原味,也就是保持他朴实自然的真实风度。
大先生魏晋风度、名士风流,他对自己的衣着服饰是否整洁华丽并不在意,却实在喜欢“干净”之人。他给朋友的最高评价便是“干净”,这两字于他而言,指的不仅仅是楚楚的外表,更多是其思想的高尚与人品的贵重。他所喜爱的,就是他自己内心的投射。所以,我们能从《泽畔心境》,感受到字里行间正气流转;当我们细细品鉴他的书法,也不难看到个中世界有昭昭日月、朗朗乾坤。
古有东坡居士畅游西湖,成就“苏堤春晓”;今有白云山人徒步东湖,结集《泽畔心境》——都是佳话。是故,《泽畔心境》不仅仅是孙恩道先生的私人财富,也是文学界的宝藏。
不过,以我之愚见,此宝藏也有不足——只有诗、书,而无配图。作者明明是一位天花板级国画大家,却不肯将他的绘画与诗文结合,这于读者粉丝们而言,未免遗憾。可以想象,如果能够给这些诗配上些许原创画作,又将会给世人带来怎样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若孙大先生能于东湖之滨的屈原美术馆,举办一个名为《泽畔心境》个人诗书画展,岂不有趣,岂不快哉。
许童童:知名作家、画家、书画评论家。
东湖深冬品景寄怀
为志峰先生印谱题句
小院冬居闲情
新岁湖山逸思
嵩阳古柏忆韵
深冬感怀
东湖梅雨行吟
湖山夏忆
立春日感怀
中秋感怀
沿湖道上之一
青春行
过东湖山庄
春雨寄怀
春苗寄感
沿湖道上 之二
矶头吟
冰灾叹
寒潮记
海南记行
海南记游
元日述怀
江城冻雨
孤艇远笛
清阳愿
感时
初晴
湖山望
小雪一夜长
后 记
这册所谓的“自书诗”,都是近几年前往书画院,途经东湖沿岸时在手机上记录的点滴感受,闲言杂语,不成东西。到了书画院,为了练字,就把它落在纸上,有时也把它发在朋友圈,目的是说明我还在,并没在疫灾中消失。几年下来,竟有数百首。
这些散漫的东西,却引起同事王灿婷的关注。她大学是编辑出版专业,便建议我编辑成书,展示闲存。
起初我犹豫,后得到老伴全力支持,便拜托王灿婷整理编辑。
这册书有几位很有影响的专家给以点评,赞誉之言我不敢当,不足之处我亦无力提高,老之已至,凡事自当量力而为。惭愧!
感谢印刷厂的支持,印数不多,但很精美,我很满意。
孙恩道
泽畔心境
孙恩道自书诗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