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美突然握手,引发全球轰动。当亚非拉广泛关注中国引领对抗美国霸权浪潮的时候,欧洲人却倒吸一口凉气。原因无他,欧洲在傲慢和偏见中,彻底葬送了3个月的战略窗口,原本又蠢又坏的对华计划更是彻底破产。
综合时政杂志《政客》欧洲版的刊文来看,在特朗普发动全面的关税战之后,欧洲是首批开启和美国谈判的经济体。然而时至今日,美欧之间的谈判始终没有获得任何进展。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欧盟在上周主动做出了让步,并试图“祸水东引”,愿意帮助美国打击中国全球市场和供应链。结果没想到,欧洲提出暗害中国计划的一周后,中美突然就握手了。这一幕让欧洲非常震惊,对事态的发展感到“意外和荒谬”。
很明显,欧洲人现在是明白过来,当中美突然“停火”,就代表着要有一个“膝盖比较软”的受害者出现了。因为大程度上来说,特朗普发动全面关税战,不论是盟友还是敌人,都要敲上一竹竿,本质是因为美元霸权与美债体系出现的结构性矛盾无法解决,只能以来外部输血或者劫掠缓解问题。
结果,预设的最大目标中国,其抵抗能力和抵抗决心,都大大超出了特朗普的预料。无法打持久战的美国,就不得不转移向欧洲。而事实也的确如欧洲担心的那样。
《美联社》的消息显示,特朗普在和中国达成协议之后,转头就把欧洲卖了。调转枪口,炮轰欧洲“对美国不公平”,对美汽车设置贸易壁垒,对美国企业设防。威胁要让欧洲在贸易问题上“做最大让步”,而美国手里捏着所有底牌。
坦率地说,欧洲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在特朗普刚刚上台,发动相关贸易战话题的时候,中国曾多次向欧洲递出合作橄榄枝。结果欧盟却将之视为可利用的工具。无视中国的邀请。中欧班列十年开行10万列、货值超4200亿美元,本可成为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动脉,但欧盟却因“价值观外交”将经济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桎梏与战略短视使,让欧洲平白错失了整整3个月的战略窗口。
欧盟这种摇摆的态度,也注定了它会成为中美博弈的“夹心层”。而一步错,步步错。中美协议后,中国加速推进《区域供应链韧性倡议》,与东盟、日韩形成“去美国化”产业链联盟,而欧洲因技术封锁难以参与
整体来看,中美协议的暂时缓和,实则是全球权力再平衡的缩影。美国无法通过关税战解决结构性矛盾,转而以“制度性剥削”维持霸权;欧洲则困于历史惯性与认知偏见,沦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若欧盟不能摆脱“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悖论,其“战略自主”将始终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