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本能之一,就是对未知事物产生巨大的恐惧。印度目前就是,他们对歼-10C战斗机就充满了恐惧,甚至在5.7空战以后一度禁止印空军起飞战机。
主要原因是阵风战斗机被凌空打爆,飞行员尸骨无存。印度方面至今搞不明白,阵风是如何在距离前线一百多公里并且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霹雳-15干掉的,这个事仔细想一下都很可怕。
印巴5.7空战以后,全世界都掀起了讨论歼-10C和霹雳-15导弹就如何击落阵风的热潮,军事专家们各抒己见,其中说的最多的是A射B导,歼-10C发射霹雳-15导弹以后,由预警机的雷达锁定阵风,再使用数据链引导霹雳-15击落之。
依我看,歼-10C狂砍阵风,根本没有这几天网上讨论的那么复杂,什么A射B导,什么03预警机通过双向数据链给霹雳-15E中继制导,这些可能都没有。
最有可能,就是歼-10C单纯的利用AESA雷达和霹雳-15的优势,依靠预警机或地面警戒雷达指示目标,按照空军指挥所的命令,直接狂砍了阵风。
只有一个击坠战果是超远距离的,达到了一百七八十公里,其余战果都在一百公里以内。这个范围歼-10C和霹雳-15导弹完全可以独自击落敌机。
面对歼-10C的新体制AESA主动相控阵,阵风的电子战系统明显反应迟钝,分不清截获的歼-10C雷达信号,哪个是搜索扫描信号,哪个是火控跟踪信号。
当然,预警机也功不可没!印巴507空战的幕后神眼,ZDK-3预警机!就在去年,还有一些媒体传说巴基斯坦方面所谓的不喜欢中国预警机,想让ZDK-3预警机退役的消息。这些很可能是印度方面瞎编的,或故意放的谣言。
实际上从2022年~2023年ZDK-3预警机回到中国进行了深度升级,对雷达、指控系统和数据链进行了改进,可能相当于一架“青春版”的空警-500,作战能力远超早期状态,可以与歼-10C和枭龙战机一起实现作战体系的跃升。
5.7空战也不是ZDK-03预警机单打独斗,是整个对空作战警戒-指挥-联络网的协同,预警机只是其中一环,地面警戒雷达的作用也很重要。
此外,还有一个可能是印度空军大意了。印度版的阵风战斗机原本是很厉害的,印度空军曾对阵风寄予了厚望。
与髪囯原装的阵风战机有一些不同,当时年印度采购的时候,对阵风提出了诸多改进要求,包括升级的泰丽丝前视红外系统,加强的RBE-2有源相控阵雷达,与印空军融合的电子战系统、头盔显示系统等等。
阵风战斗机配备米卡和流星导弹等等,以及12个外挂点,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最大作战半径高达1850公里,在执行穿透打击任务时,可以配备两个2300升容量的保型油箱和三个5700升的副油箱,同时携带两枚法制米卡空空导弹和两枚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这一切都超过了俄制苏-30MKK战机。
不过,阵风的弱点也很突出,这货的火控雷达口径太小了,是目前全世界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机里最小的,因此在战场上一定会“近视眼”,这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明面上,阵风的电子战和告警系统相当完善,甚至比歼-10C还完善。拥有3个120°激光告警器,3个120°雷达告警器,2个180°红外告警器,3个120°雷达干扰器,还有热焰弹红外诱饵,铝箔条雷达诱饵,拖曳式雷达诱饵,非常完备了。
但印军完全没想到霹雳-15的射程能有这么远,也没有想到歼-10C的AESA雷达与F-22的老式AESA雷达不一样。
为什么很多人,一说起远程空战就言必称A射B导呢?因为这个词很时髦吗?
连苏-35落后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发射粗笨R-37M导弹,都能击落一百多公里外的乌克兰战斗机。歼-10C为啥非得A射B导呢?
歼-10C战斗机不用A射B导,也一样能砍阵风。歼-10C的AESA雷达的探测距离可以轻松超过200公里,采用低截获方式的搜索+跟踪混合模式,不需要一直向目标照射。
霹雳-15导弹采用AESA雷达,配合氮化镓材质的TR组件,可在1秒内完成2000次波束转向,具备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的能力,探测距离远且精度高。同时,它采用抗干扰波形设计和主动电子欺骗等技术,能干扰阵风战机的电子战系统。再依靠双向数据链修正,完成一击必杀。
霹雳-15导弹的雷达引导头可在距离阵风20公里处开机,采用LPI猝发模式(低可截获概率)下,可以不触发阵风的电子告警设备。阵风也没法察觉霹雳-15导弹的发射,在一片懵逼之中被凌空打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