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称。受地势影响,每当雨季来临时,雨水从北、西、南三个方向扇形汇集到这里,然后奔向大海。每到汛期,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身影,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水旱灾害救援处处长、天津市应急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张东方,就是他们其中一位。
出生在西柏坡的张东方,从小见多了干旱与缺水,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大学填报专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张东方干起了防汛抗旱工作,20多年下来,他从一名一线管理人员,成长为防汛战场上的“最强大脑”。
2013年和2019年,张东方两次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获得天津市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202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责任明、预案细、响应快,汛前防得好,与洪水交锋时才能打得赢。”20多年的防汛工作经验,让张东方深刻地体会到“防”的重要性。每年汛期来临前,张东方都会组织梳理“四防”的风险点。风险点每年有增有减,但是主要的风险点,都装在张东方的脑子里。
在张东方看来,防汛工作没有终点,每次汛情都是全市指挥体系、应急响应、物资储备、值班值守等各方面工作的全面检验,需要及时复盘总结,全面梳理排查弱项和隐患,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张东方常说:“光有热情是干不好工作的,得有规范支撑”。从2021年到现在,他已经组织协调各部门,在原有防汛预案方案体系基础上,不断补齐极端强降雨、超标洪水防范应对方案机制短板,编制完成了432类全市预案方案,全面建成了以天津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为统领、“四防”方案机制为支撑,贯穿预警叫应、指挥调度、抢险救援、转移避险“防抗救”全链条“平急结合”的防汛预案体系。
张东方说,随着极端天气越来越成为“常客”,防汛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有了这些机制的支撑,洪水怎么应对,强降雨怎么指挥,老百姓怎么转移……基层政府心里起码不慌了。
今年46岁的张东方,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看起来至少比实际年龄要沧桑5、6年,但张东方顾不上在意这些,他只知道雨情就是命令。在天津,以张东方为代表的的天津应急人,给了天津人民从容应对极端天气的底气,他们不仅构筑了防汛的坚固防线,更在天津人民心目中筑起了一道乐观与希望的坚实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