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它总能激发出人们根植于基因的自信和力量,激励人们从容自信、自立自强。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乡村积淀着厚重的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就像一颗颗珍珠,历经岁月洗礼愈发光彩照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把这一颗颗珍珠护得更好,磨得更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充满生机的乡村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因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培树文明乡风需要文化,改善农村群众精神风貌需要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更需要文化。这些年,各地深刻把握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以浓厚的文化氛围涵养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推动文化更好地赋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让乡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因为,文化不仅是精神食粮,也是许多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实践中,一些地方把文化作为布局产业的重要考量,将其视为助力农村群众就近增收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文化转化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比如,贵州望谟县着力打造颇具民族特色的乡愁文化集市,促进农文旅商共繁荣,激活了发展新引擎;安徽阜南县弘扬美食文化,让蚬子产业与文化不断融合,实现了从“淮河鲍鱼”到“美食IP”的品牌跃升;湖北竹溪县把原本破旧的老街区打造成沉浸式戏曲文化体验区,为城乡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河北蔚县在保护传承非遗过程中,让剪纸、清砂器制作等老手艺照亮了农村群众的致富路。
因为,文化如涓涓细流,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如屡屡暖阳,温暖着大江南北的每一寸热土;如阵阵春风,吹拂着广袤山乡的诗和远方。我们看到,得益于文化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魅力,一些曾濒临失传的技艺绽放出新的光芒,一些沉寂已久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得益于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的广博,新时代的帮扶车间、乡村舞台奏响了传统与现代韵律的交响乐章;得益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韧劲,中国乡村的发展进程步履稳健,男女老幼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文化是力量之源,信仰之基。回望历史,中国乡村每一段风雨兼程、筚路蓝缕的进程都与文化的传承、发展紧紧相拥;放眼未来,文化必将在大国乡村劈波斩浪的新征程中激荡起更为强大的力量;置身当下,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加强保护传承,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文化振兴、润泽乡村。
(王万亮)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0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