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景洪市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设立“邻里议事厅”“居民说事点”等自治平台,推动新老市民平等对话、共商共治。同时,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阵地作用,邀请专业的调解员和法律人士参与调解,为矛盾纠纷调解提供专业保障。
旅居人员参与治理 促进新老居民融合
景洪市嘎栋街道的万景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候鸟型”市民聚居区,新市民数量占社区总人口的80%。作为新市民的一员,来自黑龙江的罗女士是社区雅食轩幸福食堂的常客,于2016年来到景洪生活。谈起初到景洪时的生活,罗女士感慨很多。据罗女士回忆,在社区生活中,作息时间、社交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也曾引发了一些邻里之间的小矛盾,有的北方老人习惯早起晨练,活动时的声响影响了本地居民休息。部分新市民在公共区域的行为习惯,也与本地的传统习俗产生了碰撞。
为全力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群众幸福感,景洪市嘎栋街道万景社区针对冬季人口激增引发的租赁、邻里、物业等纠纷,构建“网格员+基层治理平台+群众参与”排查机制:划分103个网格动态巡查,建立新市民服务档案;开通“一码通”小程序24小时响应诉求;依托大数据对高频投诉领域提前预警。同时,打造互嵌式社区,邀请旅居人员参与治理,探索“养老+旅居”模式,成立19个社团促进新老居民融合,依托“幸福食堂”“健康小屋”等载体提供便民服务。
强化新市民“身份自觉” 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景洪市还以新市民关切为切入点,鼓励其参与社区治理,强化“身份自觉”,培养社区共同体意识。
万景社区书记蔡辉介绍,新市民加入社区工作队伍,有效解决了沟通交流的问题,拉近了与新市民之间的服务距离,推动了嘎栋街道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目前,还有1名黑龙江籍新市民被引进到嘎栋街道景明社区担任社区书记,2名东北籍新市民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蔡辉表示,在新市民社区工作者的带动下,许多新市民纷纷到网格报到,已有453名新市民主动成为基层治理志愿者,“把心安下”的他们,正为社区工作贡献力量。
近年来,景洪市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一方面,通过构建“党支部+物业+新市民党员+业主志愿者”联动机制,组建先锋服务队,以红色物业为依托,提升小区服务与治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推行“党支部+物业+楼栋长+新市民党员”精细化管理,经民主推选新市民党员担任“红色楼栋长”,搭建与业主的沟通桥梁,协调多方力量快速响应并解决问题。
首席记者 郑恒 通讯员 鲍文妮 熊梓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