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关于关税的谈判刚刚露出一丝缓和的曙光,结果不到一天的时间,特朗普又改变了主意!

这次的情况和以往不太一样,特朗普的举动直接让日本、印度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变得强硬起来。他们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凭什么中国能谈,我们就不行?

以前特朗普政府说什么,这些盟友可能还会听一听,但现在局势发生了变化,大家是否愿意配合还真不好说。



老大一声吼,盟友也掉头走?

过去美国作为全球的老大,跺一跺脚,半个地球都要跟着震动。然而这几年,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他不按常理出牌,过去的套路似乎已经不再那么管用了。

他拿着所谓的“交易的艺术”满世界敲打,实际上就是先给所有人来个下马威,看谁先服软就先跟谁达成协议,然后用这个成果去压下一个目标,想着这样一圈下来,自己就能占到不少便宜,把“美国优先”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一轮与中国的关税谈判刚有缓和迹象,日本、印度和欧洲等地却坐不住了。虽然之前这些地方和美国关系不错,但是一旦看到自己的利益可能受损,自然不会干等着。

日本这边反应相当迅速,直接就跟华盛顿杠上了:你们要是想对我们汽车加税,那绝对不可能!如果要谈,那就必须先把之前加的所有关税都取消。



这样一来,日本的态度明显比以前硬气多了,不像以往那样唯命是从。他们有自己的打算,不会再任由美国从他们身上割肉。

再看看印度,原本在一旁看热闹,听到中美有可能谈拢的消息后,心里顿时觉得不对劲:这样下去,我们的利益可能会受损。



于是毫不犹豫地跑到世界贸易组织去告状,明确表示要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意思是你不能只顾自己,我们也需要得到应有的关注。显然,印度这次也不会轻易被牵着鼻子走。

欧洲那边更是有趣,之前还想着和美国联手,试图从中国那里找平衡、谋好处。没想到特朗普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上来就说欧洲对美国“不公平”,还威胁要加税。



这下子闹大了,欧洲也不高兴了,直接撂下狠话:要是谈不拢,我们就对你上千亿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到时候看谁难受。

“美国优先”谁会默默买单?

通过日本、印度和欧洲的举动可以看出,美国的“极限施压”策略已经逐渐失效,表面上看起来还行,但实际上只是外强中干。



几十年来,美国把心思都放在金融和科技领域,制造业的基础越来越薄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心化。现在想要让工厂搬回来,喊口号容易,真正实施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当初信誓旦旦地说要让关税降到零,吸引企业来美国建厂。可现实如何?结果啪啪打脸。



几年过去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比例简直少得可怜,连零头都不够。经济学家早就看得明白,这些关税也好,要求建厂也罢,其实不过是谈判桌上的筹码,用来逼迫其他国家让步,好让美国短期内获得一些实际利益。

如今全球产业链早已紧密相连,尤其是中国,在原料、加工以及庞大的市场等方面都占据重要地位,任何一个环节都难以绕开。美国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他们清楚,真要靠关税把制造业拉回来,难度极大。



一边是美国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另一边却是美国老百姓得花更多的钱买东西,物价上涨,媒体也报道了不少美国公司因为成本增加而濒临破产的情况。裁员增加,失业率上升,大家的钱包瘪了。

根据这样的国内状况,经济怎么可能好得起来?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也在持续下滑,美国的关税政策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谈判桌上见真章

看着当前的情况没有好转,美国也意识到谈判是不可避免的。

一旦美国经济真的因此受到重大影响,那么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就会变成一个笑话,他的支持率也会受到很大冲击。特朗普心里也很清楚,无论关税多么“艺术”,也不能真的把自己的经济搞垮。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这个人,如果按照常规逻辑去猜测他的行为,往往猜不准。前脚刚签完协议,后脚就能放出话来,说要是觉得不划算,九十天后还得加税,这就是他一贯的风格。

此外,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私下也曾透露,这些关税措施只是暂时性的,这也表明美国仍然希望把关税当作一把随时可以拿出来使用的利器,只要觉得有利可图,随时准备再来一波。



中国这边的回应也很有意思,美国刚露出一点松口的迹象,我们就迅速跟进,之前加的大部分反制关税一下子全都取消了,只保留了一小部分,并且给了缓冲期。

这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姿态,一种策略,就是要告诉全世界:我们愿意坐下来好好谈,追求合作共赢,但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绝对不会退让半步。保留那10%的关税,既是对对方发出信号,也是给自己留一手。



制造业回流梦还很遥远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喊着要让制造业回流,口号震天响,但多年过去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美国工人的工资比中国高了好几倍,效率还不一定赶得上。

那些高端制造业,比如芯片、新能源等领域,虽然政府大力支持,但美国国内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是个老大难。看看德州的那个芯片厂,经常因为电力供应不足影响工期,这样的效率怎么提升?



特朗普当初承诺要振兴中西部那些生锈的“铁锈带”工业区,结果如何呢?

企业更倾向于去南部那些税收优惠多的州,但即使去了,电力、交通等短板依然是成本的大问题。“美国制造”要降低成本,确实不容易。

说白了,美国现在的做法就像是一场“空手套白狼”的戏码,但最终这些成本还是要由美国自己承担。



根据目前的局面来看,实际上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平衡”。美国还想摆出老大的姿态,但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其他国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对美国言听计从,都在努力争取本国的利益。

特朗普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短期内看似捞到了一些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在一点点透支美国的信誉和影响力。其他国家也不是傻子,今天你是怎么对待我的,明天就会这么对待别人。如果总是这样折腾,谁还会真心跟你合作?



国际形势一直在变化,美国想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中国想继续向上发展,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也各有各的目标和算盘。这就像是在打麻将,原来美国一家赢钱,现在其他几家都想赢钱,谁也不想冒险让别人胡牌。

结语

不管美国、日本、印度还是欧洲他们怎么想,对于中国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把经济结构调整好,提升科技水平,拉动14亿人口的大市场内需。



只有自身强大了,腰杆才能挺直,抗风险能力才会增强,别人想要拿捏你,也得考虑一下自己的实力是否足够。

中国掌握了全球大部分稀土资源的精炼份额,关键时刻也能让某些国家尝尝断供的滋味。再加上这些年发展起来的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模式,中国制造依然能够绕开贸易壁垒,把产品卖到全世界。



归根结底,关税只是一个工具,用得好可以争取利益,用不好也可能伤到自己。那些妄图依靠霸权主义压制别人发展的想法,最终都会落空。

参考信源

金融界2025-05-12——中美达成90天协议,细节至关重要



每日经济新闻2025-05-13——开始反击?印度突然宣布:拟对美国部分商品征收关税!印度股市下跌



第一财经2025-05-13——特朗普再次把炮口对准盟友,称“欧盟更过分”,欧盟有何后手?



界面新闻2025-05-13——印方:美钢铝关税将影响76亿美元印度产品出口,拟对美产品征收同等数额关税



参考消息2025-05-07——日媒:日本与美国博弈的日子重新到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