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路口井盖破损,打市长热线还得等好几天。现在随手拍张照上传,当天就能换上新井盖!”家住邹城市千泉街道的赵华指着崭新的铸铁井盖感慨道。这样的变化,源于邹城市2024年上线的智能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简称“运管服平台”)。这个被市民称为“城市智慧大脑”的系统,正以数字化手段重塑城市治理的“邹城速度”。
近年来,邹城市以住建部“一指南四标准”为蓝本,以数字城管系统为基础,打造了智慧执法、智慧园林、智慧环卫、建筑垃圾监管、餐饮油烟监管、智慧广告管理及门前五包系统七大核心功能模块。此外,平台通过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联动城市大脑、视联网监控平台及共享电单车监管等系统,构建起“智能发现—协同处置—闭环反馈”的全流程管理链条。
“目前,运管服平台的“智慧触角”已覆盖6个镇街,动态数据库整合了23.3万处城市部件信息,43个处置部门实现在线协同。自运行以来,累计解决城市管理问题13.18万件,结案率达99.94%,案件处置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邹城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勇介绍。
市民对平台的便捷性深有体会。在唐王湖公园散步的张驰表示:“以前反映问题要打12345或发市长信箱,现在通过‘点靓邹城’一键上报,处理速度特别快,省时又省心。”据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业务负责人介绍,平台的AI摄像头能提前预警线缆脱落等隐患,园林系统也会自动派单修剪挡道树枝,实现未诉先办。通过市民参与端口收集的民意调查显示,96.3%的受访者认可“问题解决更及时”,88.4%的居民认为“生活安全感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在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依托物联网感知网络和AI视频解析技术,着力构建‘全域感知智慧预警、全时响应精准治理、全程闭环效能提升’的新型治理模式。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为县域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邹城经验’”。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宫同庆表示。
(通讯员 顾云志 李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