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正式施行,“全国通办”“取消户口簿”等新规引发广泛关注。一边是市民点赞“为爱减负”,一边是对婚姻严肃性、家庭责任的深层思考。随着“520”临近,记者探访我市婚姻登记新变化,解码政策背后的便民逻辑与文明新风。
位于沔阳公园的婚姻登记户外颁证基地
“无户口簿可领证”
跨省爱情“一键通关”
5月12日,市民之家三楼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洋溢着喜庆氛围。湖北孝感小伙李先生与湖南籍女友王女士仅用几分钟,就凭身份证、合照及信用告知材料完成登记。
“不用回老家折腾,对异地恋太友好了!”新人的感慨,正是“全国通办”新政的生动注脚。
根据新条例,内地居民凭本人身份证,便可在任一婚姻登记处办理婚姻登记。市民政局同步推出《婚姻登记须知》手册,重点对“全国通办”“取消户口簿”等改革新政策进行系统解读,并在便民服务、诚信建设、教育引导及档案管理等方面推出举措,进一步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流程,让“最多跑一次”成常态。
便捷不“随便”
“大数据”筑牢婚姻责任
程序简化会不会让婚姻变儿戏?
面对公众担忧,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负责人表示:“减的是手续,不减的是责任。”我市建立双重信用监管机制:一方面,伪造证件、冒名顶替等行为将纳入省社会信用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另一方面,大厅“失信行为曝光台”定期公示典型案例,用真实教训强化法律震慑。
该负责人还介绍,档案管理是婚姻登记工作的重要环节。早些年的历史婚姻档案存在部分缺失、信息不全的问题。3月起,我市通过组织开展户籍人口婚姻档案专项补录行动,重点补录电子婚姻信息、婚姻档案及结婚证等关键数据,全力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全量归集、动态更新、互联共享”,加速推进婚姻管理信息化、规范化进程。
“程序性”向“价值型”升级
婚俗改革催生文明新风
当“闪婚闪离”成为社会痛点,新条例给出制度回应——鼓励父母见证颁证、强化婚姻家庭辅导,推动登记服务从“程序性”向“价值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新条例虽然简化了婚姻登记程序,但“鼓励当事人邀请双方父母等参加颁证仪式”,还增加了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内容,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工作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建设。
“婚姻登记机关不仅仅是办事窗口,还要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引导大众减少冲动结婚和草率离婚。”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全面覆盖。服务内容涵盖婚前教育、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离婚干预等全链条全周期服务,致力于帮助新人树立正确婚姻观念,提升婚姻经营能力,同时尽力修复濒临破裂的婚姻关系。
浪漫地标“520”焕新
从领证到“沉浸式”体验幸福
“520”将近,位于沔阳公园的婚姻登记户外颁证基地,更将这种“价值型引导”服务延伸到自然场景中。
位于沔阳公园的婚姻文化主题公园夜景上新
记者现场看到,沿“爱情斑马线”步入婚姻文化主题公园,爱心门、良缘亭、巨型结婚证雕塑等一步一景,优秀家风长廊以图文传递新型婚俗观。“3区6点N个浪漫角落,每个细节都在讲述爱的仪式感。”上述负责人介绍,作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今年“520”我市将在此举办集体颁证、喜事游园会,新人可参与宣誓、许愿,并在喜品集市一站式选购婚庆服务。
特别提醒的是,今年5月20日,全市结婚登记业务集中在沔阳公园金台登记点办理。建议新人提前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预约,错峰解锁浪漫记忆。
从“一纸证书”到“一生承诺”,婚姻登记的“减法”背后,是社会治理对爱情温度与家庭责任的“加法”。当便捷与规范并行,仪式感与责任感共振,这场婚姻登记改革,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幸福密码。
声明:本公众号未标明原创的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犯了企业、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发布的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仙桃周刊融媒体记者 许雅亭
责编:周方婷
编审: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