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我已于昨晩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叶挺寅微(签字)。”
这是1946年3月5日,叶挺将军发出的要求重新入党申请的电文。
“亲爱的叶挺同志: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己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中共中央 三月七日”
这是1946年3月7日,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润色的批准叶挺将军入党的复电。
▲叶挺同志
第一份饱含深情的入党申请书,出自新四军原军长叶挺同志。1946年3月4日,叶挺同志经过艰难斗争脱离国民党的控制,第二天即向中共中央致电重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也立刻予以回电,接受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并致以热烈的慰问。
这两件珍贵的档案背后,包含的是叶挺将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20余年革命历程的精神追求与革命理想。
▲新华日报刊登叶挺军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消息,称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值得注意的是,批准叶挺将军入党的复电是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的。光是电报开头的称呼,毛泽东同志就修改了几次,从“叶挺将军”到“亲爱的叶挺军长”,最后又换成了“亲爱的叶挺同志”。
▲赵德润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赵德润曾多次讲述“叶挺将军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和“两封电报”的故事。他表示,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批准叶挺将军入党的电文是一个精彩的红色故事。一件普通的公文,经毛泽东同志修改后,立刻感情深厚,文采飞扬。
他把叶挺将军改为“亲爱的叶挺同志”,加上“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文尾加上“致以热烈的祝贺与欢迎之忱”,并把中共中央秘书处改为“中共中央”,体现了人民领袖对叶挺将军的敬重,文词之间充满了革命的友谊与激情。
爷爷获释后第一件事是请求重新入党
▲叶莲
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下,被蒋介石扣押5年之久的爷爷终于获释。
“实际上,在国共多年的谈判中,我党一直把释放爷爷叶挺作为谈判的一个条件,每次都提出要国民党释放爷爷,但均没有实现。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在重庆谈判时提出,与国民党交换了战俘,用国民党将领马法五把爷爷换了回来。”叶莲说。
刚刚挣脱牢笼的叶挺,迫不及待地做了五年来,他一直期盼已久的事情。叶莲说:“爷爷获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致电党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当天半夜起来写的入党申请书,他等这个时刻太久了。”
叶莲表示:两天后,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复电爷爷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当时毛泽东同志在给爷爷回电的起草手稿上,对爷爷的称谓来回改动不下三四次,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对爷爷的入党申请非常重视。
“最初称呼写的是叶军长,随后改成了叶挺同志,后来又改成叶挺将军,最后可能还是觉得不够亲切,于是还是改成了叶挺同志。”叶莲说。
“当被问及请求重新入党的原因时,爷爷说:‘我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同志能贡献其全部力量为中国人民工作,在我失去自由的环境中能深刻了解到这一点,所以在我囚禁的期间,我就有了这个决心:如果我能自由了,一定要继续牺牲了的同志们的精神,重新加入共产党,贡献我全部的力量,来为中国人民服务。’”
▲最后的合影
不幸的是,在爷爷入党后一个月,他再次迎来了人生中的巨大变故。1946年4月8日,爷爷叶挺等一行人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没想到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附近失事,爷爷不幸遇难身亡。此时,离爷爷出狱仅仅35天。
“爷爷的生命最终定格在50岁,但他不屈的精神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激励着我们,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叶莲说。
广为人知的囚歌与鲜为人知的囚语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件爆发,蒋介石调集重兵在茂林围攻新四军。“当时,新四军奉蒋介石的命令向长江以北转移,没想到在途中遭到国民党七个师约八万人袭击围攻。爷爷带领新四军浴血奋战了七昼夜,打得非常惨烈。”叶莲讲述道。
最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新四军9000余名抗日将士,除约2000人拼死突围,一部分人被俘,其余均壮烈牺牲或失散。在生死存亡之际,爷爷叶挺代表新四军下山跟蒋介石谈判,遭到扣押,关进囚牢。
从1941年到1946年,爷爷被关押五年零两个月,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广西桂林、重庆、湖北恩施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在这五年里,国民党不断变化关押地点,达到7次之多。一是防止共产党营救,二是蒋介石对劝降爷爷抱有希望,将他囚于第三战区,然后移至第六战区,命令顾祝同、上官云相、陈诚以袍泽之情劝降爷爷。”
深陷牢狱之中,死亡的威胁及监禁的痛苦如影随形,蒋介石抛来的橄榄枝就落在爷爷面前。但爷爷选择坚守初心,一次又一次拒绝。蒋介石亲自劝降,他也不为所动。“在给蒋介石的信中,爷爷明确表示:‘挺不愿苟且偷生,以玷前修,愿保其真情而入地狱。’”叶莲说。
▲囚歌
接二连三的劝说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削弱爷爷的意志。爷爷反而在牢狱之中,书写了名垂千古的诗篇——《囚歌》,向世人宣告他宁愿“坐穿牢底”而决不乞求“由狗洞子里”爬出来的“自由”。
“《囚歌》是爷爷在1942年,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时候写的。他当时先是手写了一个草稿,然后腾写在了监狱的墙上,在关押爷爷的囚室内还保留着这首诗。”叶莲讲述道。那么,这首诗是怎么从监狱里传出去的?
叶莲称,“手稿是由奶奶李秀文探监时秘密带出的。当时奶奶应邀参加郭沫若50寿辰活动,爷爷嘱托她将手稿交给挚友郭沫若。”郭沫若在收到这首诗之后,曾如此评价:“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诗,年轻人要学写诗的话,就应该学这样的诗。”
叶莲介绍,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在写《囚歌》之前,爷爷还写过一篇最能反映他刚遭到扣押时心境的,而且颇带感情色彩的《囚语》。
▲囚语
“《囚语》是爷爷的绝命书,从被国民党扣押时起,爷爷就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从入狱第4天起,断断续续写了多日,共3000余字。内容是随思绪信手写下的,所以文章不是很连贯。”
叶莲提到,爷爷身陷囹圄,回顾一生,将自己的壮志未酬和渴盼自由的心境一一诉诸了笔端。
编辑:张喜斌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