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一阵强对流天气中,北京多地落下了冰雹,冰雹的直径大小在1至4厘米之间。
5月13日的冰雹 来源:气象北京
同时,据北京市气象台预计,5月16日北京将再迎强对流天气,傍晚前后至前半夜有雷阵雨,并伴有短时大风,部分地区有冰雹。
北京地区天气趋势 来源:气象北京
明明白天还是晴空万里,为啥傍晚却冰雹突袭?最近的冰雹为啥这么多?
冰雹
冰雹,也常被称为“下雹子”,是由中小尺度的气象系统引发的一种强对流天气。当冰雹降临时,空中会下落许多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冰块,这些冰块大小不一,有的像米粒那么小,有的可能和棒球或鸡蛋差不多大。
比鸡蛋还大的冰雹 来源:中国气象局
冰雹从何而来?
冰雹通常在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诞生,这种云称为冰雹云。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一般分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层温度为-20~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冰雹云 来源:大兴科普
冰雹的“诞生”条件
强烈的上升气流
当地面附近的空气受到阳光加热后,温度升高并变得轻盈,从而形成低气压区。这些低气压区的空气会上升,同时携带着水汽和一些微小的冰粒。
强上升气流 来源:重庆科技馆
适宜的温度条件
当上升气流带着水滴和小颗粒物上升到足够高的高度时,温度下降,水滴逐渐冻结形成冰粒子。这些冰粒子会在云层内被强烈的上升气流反复抛起和冲击,不断增长,直到其重力使其落回地面。
冰雹的形成示意图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充足的水汽供应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越高,冰雹形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春夏季节,随着气温的升高,近地面极易形成不稳定的湿热空气,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
为啥最近冰雹这么多?
据气象部门介绍,每年5月至6月是北京冰雹相对多发期,因为这时处于季节交替阶段,下垫面逐渐回暖,高空受冷空气影响,就很容易出现冰雹天气。
季节交替
5、6月是北京地区从春季向夏季过渡的季节交替阶段。此时,下垫面逐渐回暖,但高空仍受冷空气影响。这种“上冷下热”的天气条件非常有利于冰雹的形成。
大气不稳定层结
这种不稳定层结使得空气容易形成强烈的对流活动,从而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也逐渐增多,进一步增加了冰雹形成的可能性。
冷涡系统影响
在春夏季节,冷涡系统是影响北京地区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涡配合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在不稳定大气层结条件下,容易形成逆时针旋转的螺旋雨带。雨带内强烈发展的对流风暴会给北京地区带来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白天晴空万里,晚上冰雹突袭
很多人可能会发现,5月13日白天还是晴朗温暖的天气,到了夜间却突然下起了冰雹。这其实是大气对流活动的结果。
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受热后空气上升,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如果高空存在冷空气层,那么这种“上冷下热”的剧烈对流就会为冰雹的形成创造条件。白天较高的气温为冰雹提供了热力驱动的上升气流,而高空冷空气与湿热气流的碰撞就形成了冰雹。
到了夜间,随着地面辐射冷却作用的增强,近地面空气温度逐渐降低,但是高空中的冷空气层仍然存在,并且与近地面的湿热空气形成强烈的对流。这种对流活动使得云层内的水滴和小颗粒物被反复抛起
审核专家: 叶海英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新媒体中心副主任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编辑:紫竹小筑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1.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