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期北约高层频繁释放美国军事战略可能转向的信号,欧洲安全格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

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德拉戈内日前在华盛顿明确表示,尽管尚未发现美军从欧洲撤军的具体行动,但北约必须为美国军事注意力转向印太地区做好规划。这一表态的源头,是今年3月曝光的一份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报告提出,美国应将驻欧洲部队部署至更靠近亚洲的区域,并要求欧洲国家自行填补战力空缺。德拉戈内指出,欧洲需在防空系统、电子战能力等领域提升自主防御水平,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欧洲国家持续增加防务投入。



北约资料图

数据显示,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32个成员国中已有22个达到国防开支占GDP 2%的“最低标准”,但距离特朗普政府提出的5%目标仍有差距。北约秘书长吕特已致函各成员国,建议在7年内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其中3.5%用于“硬国防开支”,1.5%用于网络安全等关联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德拉戈内的祖国意大利目前国防开支占GDP的1.49%,仍属于未达标国家。

事实上,欧洲对美国军事承诺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英国《每日电讯报》曾爆料,特朗普政府考虑从德国撤走约3.5万名驻军,并计划将部分兵力重新部署至匈牙利。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驻德美军地面部队的全部规模,引发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紧张。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消息则显示,拜登政府曾于2022年在东欧部署2万美军,如今正计划撤回其中约1万人。

被曝光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大量引用智库观点,声称美国资源有限,若要威慑中国,必须从其他战区撤军,欧洲盟友需承担应对俄罗斯威胁的主要责任。这与拜登政府时期“联合对抗俄罗斯”的战略表述形成鲜明对比。报告还提出,五角大楼将向欧洲盟友施压,要求其增加国防开支以承担更多威慑任务,这种战略转向让欧洲国家感受到明显的安全压力。

尽管北约高层呼吁欧洲为美军撤离提前规划,但欧洲自主防御能力的短板十分突出。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即便欧洲国家大幅增加军费,也需要5-10年时间才能弥补美军撤离后的战力空白。彭博社的分析显示,北约欧洲成员国在通信、情报、后勤等领域高度依赖美国,军事指挥架构也主要依托五角大楼。例如,欧洲盟军最高司令一职长期由美国将领担任,欧洲国家在独立组织防御行动方面能力有限。



北约资料图

从装备层面看,欧洲超过一半的武器装备来自美国,空对空导弹库存和防空系统作战能力均存在明显不足。数据显示,美国拥有17架先进侦察机,而英国仅有3架同类装备,其他欧洲国家则主要配备性能较低的小型侦察机。在极端情况下,欧洲的弹药储备可能在数日内耗尽,防空系统也难以提供有效掩护,这种对美依赖成为欧洲安全焦虑的核心来源。

在对美安全承诺信心动摇的背景下,法国开始尝试扮演新的角色。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表示,已准备好与欧洲盟国讨论在其领土部署法国核武器,以强化对俄防御能力。马克龙提出三个前提条件:法国不为其他国家安全买单、部署行动不得削弱自身防御、核武器使用权完全由法国总统掌控。

长期以来,美国通过在欧洲部署约100枚核弹头及相关投送力量,扮演着欧洲核保护伞的角色。但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转向让欧洲意识到,需为美国核保护可能弱化的情况做准备。尽管法国核武库规模(约290枚核弹头)远小于美国,但其提出的核威慑延伸计划已引发欧洲内部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此前从未明确界定“欧洲层面重大利益”的具体内涵,这种战略模糊性既是核威慑的特点,也为未来谈判留下空间。

当前的欧洲正站在安全战略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对美军事依赖的现实困境与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趋势形成尖锐矛盾;另一方面,欧洲自主防御能力的建设面临资源、技术和政治意愿的多重挑战。法国的核威慑提议虽被视为“地缘政治觉醒”的标志,但能否真正填补美国可能留下的安全空白,仍需观察欧洲国家的协调能力与资源投入力度。



北约资料图

北约内部的微妙博弈仍在继续。德拉戈内强调北约需保持“灵活性和现实性”,而欧洲国家既担心美军加速撤离,又不得不面对提升自主防御能力的迫切需求。在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欧洲能否在跨大西洋联盟与自主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将直接影响未来欧洲安全格局的走向。这场围绕军事承诺、防务责任与战略自主的博弈,不仅考验着欧洲政治家的智慧,也将重塑全球地缘政治的基本图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