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缺考救人”善意不会被辜负
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一场关乎人生的考试,哪个更重要?
烟台街头的一辆送考网约车里,姜昭鹏用行动给出了他的答案。当同行的同学突发心脏疾病时,他利用在学校专业课中学到的急救知识,对同学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与司机一起将其从鬼门关救了回来,自己却错过了春季高考的语文考试。
是的,在生命面前,一场考试确实算不了什么,但它也同样影响着一名普通考生的前途命运,并见证着他多年的勤奋努力。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生命与善意都不被辜负?5月14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公告称,将按照规定程序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姜昭鹏同学参加考试,此举在社会上引发积极反响。
在许多人心中,这是姜昭鹏应得的回报,“不多、不少”——尽管在救人之后,网友们纷纷表示“人生的试卷你已获得满分”,甚至有个别人希望,如果最终姜昭鹏无法参加考试,也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被“破格录取”,然而更多人还是期待看到他能同时在两个考场上证明自己,通过常规途径实现梦想,并为善举画上完满的句号。
网络上也有另一种声音,担心这样的补考不合规定、不够公平,甚至可能为想要钻空子的人留下可乘之机。这样的担忧有其道理,正如当地考试院最初的答复:“按照考试管理规定,春季高考不允许补考。”补考的条件十分苛刻,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更无权限决定补考事宜,这是制度刚性的一面。换言之,是公平的制度鼓励着姜昭鹏和万千普通的考生为之努力奋斗,培养出自立自强的人格,也是稳定的制度确保参与者的行为不变味,更是从另一个维度上佐证了姜昭鹏选择的纯粹动机。试问,若我们提前预知了可以补考,会不会就有人捕风捉影,质疑姜昭鹏是在“走捷径”?
高考补考并非没有先例:2008年的汶川地震、2020年的歙县水灾中,都曾进行延考,这是天灾面前的人性关怀;2014年江西两名“夺刀少年”柳艳兵和易政勇负伤缺考,2015年海南考生韦智贵勇斗歹徒,他们参加特殊补考后最终圆梦大学,这是对善举的鼓励。由此可见,此次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姜昭鹏获得补考机会,是一次慎重的决定,也是一次温情的权衡。我们乐意看到制度的另一面,当不可抗力的因素降临时,尽力提供公平的机会。
更进一步来看,这样的补考也是对社会正气的一次有力弘扬,是对见义勇为最生动的注解。启动补考程序、改用备用试题,整个环节都需要另外提供资金和人力保障,甚至可以说“不太划得来”。然而这样的鼓励却被当事人和公共舆论所认可,因其相比金钱和荣誉证书更能体现互助的精神,也更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缺考救人”的故事,对我们而言是启示也是激励:生命和善意同样无价,当面临类似的抉择时,不必犹犹豫豫、也无需过度衡量,尽管遵循心中的正义行动起来吧,它们定然不会被辜负。( 默达)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