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朝着国军在济南的防御地点展开了全线总攻。
在进攻之前,中央给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的时间是二十天至两个月,而华东野战军则表示不需要那么久,只要半个月就能拿下济南。
然而,这场战役结束的时候,它的时长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短短八天的时间,济南守城的国军将领王耀武就战败溃逃。
这个结果对国民党来说,是“大难临头”,但对于我党来说,却是意外的惊喜。
很多人都十分好奇,解放军在攻城时,究竟是采用了怎样的战术,才让济南在短短的8天时间就完成解放。
而当济南战役的战报终于传到中央的时候,看着战报里的描述,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却理解了。
尤其在看到其中一段的时候,更是忍不住潸然泪下,毛主席当即表示,“济南第一团”的称号当属73团!
毛主席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第一团”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
兵临长清城
1948年9月,随着山东各地陆续解放,战场上的形势已经开始朝着我军倾斜,济南的解放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是,蒋介石又怎么会轻易放弃?济南一旦失守,徐州就会面临解放军的包围,到那时候,中原就难以保住了。
于是他便命令驻守济南的王耀武,无论如何,济南一定要守住,如果实在守不住,那么也要坚持上10天到20天,等待援军。
当时的济南,在地理位置上,南边与东边有群山等诸多天然屏障,北边挨着黄河,同时因为济南是国军战略要地的缘故,因此国军在防御方面,亦是各种手段无数。
外层有防御铁丝网、大大小小的壕沟,越靠里,还有着上千个防不胜防的明碉暗堡。
内城则有高达14米的坚固城墙、城墙上分布有三层火线,一旦开火,对攀爬者来说,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被烤焦。
城墙下方,还有水深超过2米的护城河,如果不会游泳的人掉入里面,有死无生。
这样坚固的防御,在王耀武看来,守住济南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最后真守不住,那按照蒋介石所说,依靠济南坚固的防御工事,拖上个十天半个月,等待援军也来得及。
但是,没多久,随着我华东野战军进攻的速度突然加快、势头越来越猛烈时,王耀武突然就有些慌了。
殊不知,我军在进攻之前,对于如何解放济南,是有过具体规划的,早在8月份,中央就对解放济南做出了“攻济打援”的方针。
简单来说就是分为攻城与打援两个部分,其中攻城的兵力约占44%(分为东、西两个集团),即14万人;而打援(阻拦敌军援兵)的兵力则占56%,也就是18万人。
这32万人由粟裕指挥,分不同的时间向着济南隐蔽行进。
其中,西集团与东集团分别在9月9日与13日,从不同的地区分散成几波,向着济南开进。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集团除了快速行进外,亦对途中的龙山镇、三官庙等地进行攻占,以及解决掉沿途的零散敌军,整个沿途的战况主打的就是要快速、要高效。
9月16日黎明,两个集团的部队已经抵达长清城下,大战一触即发。
对战邮电大楼
9月16日,我军开始对济南的国军展开全力攻击,在这场对战中,双方都拿出了全力进行对战,然而战斗开始没多久,双方的强弱就立马显现了出来。
原本在出发前,我军计划消灭国军的时间是半个月,但是随着对战开始,国军的实力却是让人意外不已。
仅仅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军就拿下了东郊那被国军称为能抵抗半个月的“堡垒”茂岭山,刚开战,国军就被打脸了,之后我军又以50分钟的时间快速拿下砚池山。
面对这种情况,王耀武的信心大受打击,没过多久,国军从徐州空投的部分74整编师抵达战场,并在七里河与燕翅山进入反攻。
王耀武对空投的援兵是有一些信心的,毕竟74师带过来的先进武器装备就不可小觑。
然而,当王耀武抵达现场后才发现,74师的人倒是来了,可是那些先进的武器却是没有,不仅如此,就连蒋介石之前承诺关于杜聿明的援助也迟迟没到。
王耀武不知道的是,杜聿明的队伍在还没到济南的时候,粟裕就已经获取了情报,并把18万负责“打援”的队伍派出去,对杜聿明的队伍进行阻拦。
王耀武
在这种情况下,济南战役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地就变成了王耀武的10万本土兵、74整编师数千人,与我军14万的对战。
虽然我军的数量上要占优势,但是依照当时济南的防御来说,我军要面对的阻碍依然不可小觑,其中就有22日攻外城时,颇为顽固的国军据点:邮电大楼。
邮电大楼被国民党称为“无死角的巨型堡垒”,它不仅占据着外城制高点,同时在大楼里面还有重机枪与大炮,华东野战军一进入邮电大楼固守范围,就立马遭到国军重机枪那如同雨点般的扫射。
枪林弹雨中,我军士兵接二连三倒下,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而是继续向着邮电大楼进发。
王耀武见此,心中也十分焦急,因为到了邮电大楼,已经退无可退,如果邮电大楼没守住的话,那他只能撤退到内城了。
被炸的邮电大楼
于是,王耀武当即就对邮电大楼内的士兵将领们承诺,只要能把邮电大楼守住,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国军士兵与将领听到后,像打了鸡血似的,个个精神倍增,手榴弹与机枪全都用上,再无一丝保留。
一时间,炮弹声、枪击声传遍上空,没多大一会,邮电大楼附近就已经堆满了我军士兵牺牲的躯体,其中也包括指挥作战的8师师长王吉文。
王吉文的牺牲与众多昔日战友的倒下,对我军每一个还在奋战的人来说,没有不心痛的,但他们明白,唯有坚持,才能对得起牺牲的战友。
最终,在我军士兵不断地坚持下,第三纵队发出的炸药包悉数抵达邮电大楼墙下,在连续多次爆破,并使用了35公斤的炸药后,邮电大楼的墙体终于被大面积地炸开。
守在大楼内的国军眼见邮电大楼即将不保,于是不得不放弃这个据点,转而匆忙撤向内城。
前赴后继,登顶之战
我军把邮电大楼防御点摧毁后,距离内城也越来越近,23日傍晚,我军对内城发起总攻。
此时的战斗已经进入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同时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时候,内城14米高的城墙以及深度约达2米以上的护城河,对于我军来说,并不轻松。
当时有一个口号,说的是哪个团先登上城墙并站稳脚跟,那个团就是“济南第一团”,在激励之下,不少的团都以突击队的形式,从城墙的四面八方纷纷涌去。
《烟台日报》中一篇战地记者的采访中,就曾提及过这一场面,他所在的9纵25师73团在登城之前,需要先穿过敌军从上往下地扫射,以及越过护城河,等到快抵达城墙脚下时,用炸药包迅速把城墙炸出一个口子,紧接着立即把之前准备好的云梯搭在这个口子上,快速往上爬。
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在城墙上,不仅有着敌军从上往下地阻挠、还有着三层火力点往外冒着猩红的火舌。
这是济南战役中最艰难的一战,也是关乎成败的一战。
在国军接连不断的阻挠下,我军的云梯不断被打断,士兵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掉,也有的则被火舌烧到、被敌军的机枪打到,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的。
云梯被打断,就再架上新的云梯;前面的人失败,后一波的人就接着往上攀爬,只要没登上城墙,我军的勇士们就不会停止。
等到我军终于有100多人抵达城头时,国军则是又出动了一个个由亡命之徒组成的敢死队,与我军士兵不要命的搏杀。
在城下的云梯被打断,我军的兵力无法上前,而我军登顶士兵的装备又有限的情况下,城头的拼死搏杀也由一开始的武器对战变为后来的肉搏。
在兵力差距太大的情况下,没多久,我军100多人就全部牺牲在了城头上。
不仅如此,就连73团中有着“常胜连”之称的7连,也在进攻城东南角制高点(气象台)的过程连连失利。
眼看战局越发焦灼,7连的指导员站了出来,表示希望可以继续以突击队的形式向前进攻,于是团长张慕韩亲自到前方,对7连的突击方式重新计划。
24日凌晨,7连向着城墙的方向行进,越过敌军的重重封锁,7连连长与指导员、士兵等人全都到了城墙脚下,就之前战友们用炮弹轰出的城墙口子迅速搭起了云梯。
与此同时,我军也以火炮攻击的形式来转移敌军视线,为突击队支援。
其中8班、9班在爬到一半的时候,被敌军的侧射火力波及,掉落云梯,2班的班长李永江好不容易爬到城头,就对上迎面而来的敌军。
好在那时候2班其他成员也陆续登顶,在其他成员协助下,李永江先是将敌军的队形打散,其次又防范着那些企图想要破坏云梯的人,一旦有所发现,立马利用对方的位置劣势将其踢下城楼。
随着登城的人数越来越多,敌军的数量也在快速的缩减,直到最后我军控制住了制高点,战事才稍作停歇。
但这还不算完,虽然73团已经控制住了制高点,但是敌军显然并不想就此放弃,而是继续派出了敢死队来对付73团。
整整3个多小时的作战,73团就靠着仅剩不多的武器与敌军周旋,最终胜出。
而就在73团彻底在城头站稳脚跟的时候,其他方向也陆续传来了好消息,当天黄昏,济南宣告解放,距离总攻开始,仅仅过去8天的时间!
“济南第一团”实至名归
从原定的半个月压缩到8天,是我军没有想到的,同样也是王耀武没想到的。
于是在战斗的最后关头,王耀武眼见不敌,便带着几个国军士兵提前逃走了,但是最终,在我军机敏的搜寻下,他依然难逃被俘获的结局。
济南解放后,中共中央向济南传来贺电,表示这是解放战争两年多以来,给敌人最严重、最沉痛的打击之一,是一次了不起的城市攻坚战。
济南的解放,意味着华东与华北解放区之间再无阻隔,这为之后拿下徐州,乃至南京,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同时,这也为不久之后的三大战役拉开了序幕。
然而,当战报传回中央时,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看到报告里的一段话时,却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报告中除了汇报作战情况以外,还提到了一个小故事,写的是73团一个班长在登城头的时候,不小心被敌军抓住,当敌军询问他来做什么的时候,他说:“毛主席让我来打济南。”
紧接着,敌军继续问他是否有把握可以打下济南,班长自信的看着敌军,说道:
“完全没有问题,绝对可以打得下。”
而后,敌军看了他一会,好半天不说话。最后在离去的时候,国军又问了一句:
“你已经被抓了,还怎么打?”
班长听到这话后,笑了笑,说道:“我们人多得很!”
最后,这名班长还是离开了,他成为了九纵队里牺牲的那近万人中的一个。
透过这个故事,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看到的是无数解放军,在面对敌人压迫下坚强不屈的身影与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坚持,73团作为第一个在城头上站稳脚跟的团,他们获得“济南第一团”的称号是实至名归。
而济南为什么能这么快速的解放?其实除了战略以外,也与像73团一样的解放军们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有着他们的英勇无畏,济南的解放才会如此的快速!
结语:
如今75年过去,曾经被称为“济南第一团”的73团已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解放时期的著名战役,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血战长津湖、8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有“济南第一团”的身影。
在这些战役中,他们的不畏艰险与勇往无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是“济南第一团”的精神,亦是解放军的精神!
参考资料:
1. 济南战役:谜团重重,粟裕有32万大军只用14万,杜聿明不救王耀武
https://m.toutiao.com/is/i8yjRcXm/
2. 英雄,我们的名片
https://m.toutiao.com/is/i8yjS5Nr/
3. 【长征副刊丨济南战役始末 - 中国军网】
http://www.81.cn/yw_208727/16252653.html?share_token=63d89b55-bbb8-4b83-846b-76e146536f34&tt_from=copy_link&utm_campaign=client_share&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source=copy_link
4. 罗援将军:部队英雄,一战成名——“济南第一团”
https://m.toutiao.com/is/i8yjyaBM/
5. 建军节追忆“济南第一团”济南战役率先攻入内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460153401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