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3年5月30日,石牌要塞曹家棕大小高家岭阵地上,原本交战激烈中国军队和日军,同时停止了射击和轰炸,一时间近两万人的战场上有近三个小时听不见一点枪声。



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双方在这片战场上,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的白刃战,最终中国军队用日军最引以为傲的“拼刺刀”击败了日军,其惨烈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那么在这场战争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双方又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白刃战呢?这场战争最后又是哪一方获胜呢?

宜昌失守石牌成为重中之重

石牌要塞位于三峡西陵峡南岸,因一块高40米又形似令牌的巨石得名,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抗日战争中国民党节节败退,宜昌失守让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再次成为了重兵把守的要塞。

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已经开始感觉到了常备师团兵力不足的情况,其A级后备师团都已经全部投入战斗之中,所以日本便又想要和重庆开启和谈。



此时的日军因为兵力不足,又有多处战场,特别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沦陷区的抗日行动,让日军无法从占领区调集部队,反而还要将现有的作战部队继续投入占领区的巩固中。

因此日本一方面巩固占领区,另一方面采取局部攻势给国民党施压,希望国民政府能够同意进行和谈,不过日军此时做出这种选择,已经是愚蠢至极。

在南京沦陷之后,日本就没有可能再和中国有任何和谈的可能了,蒋介石虽然想要和谈,但他也清楚一旦开始和谈,自己所有的政治资本也将全部丧失,所以和谈必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双方都认定和谈绝无可能的情况下,1940年2月25日,日军制定了在雨季到来之前,击溃第五战区的会战计划,虽然第五战区并没能抵挡住日军的进攻但也重创了日军。

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在战役中重用张自忠,并由张自忠担任右集团总司令,指挥第29集团军和第33集团军,但在战役中日军通过电报确定了张自忠司令部所在位置。



张自忠

于是日军便有意向张自忠司令部进行合围,张自忠将军死战殉国,第33集团军的防线也被击溃,日军随即向枣阳方向进发。

战至1940年6月12日,随着四川省宜昌市失陷,重庆作为当时国民党的临时大本营,也为日军兵锋所威胁,好在作为拱卫重庆的第一道门户要塞,石牌要塞借助天险设立了大小阵地十数处。

其中仅是永备工事就占据了大半十分坚固,在宜昌失守之后,日军就曾试探过石牌要塞的军事防备力量。

但被石牌要塞的坚固所击退,又因为在枣宜会战中日军元气大伤伤亡2.5万人,已经无力对石牌要塞下手。

最主要的是随着战线拉长,日军对占领区的统治也越发力不从心起来,这也印证了《论持久战》中提出的,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兵源匮乏,在战争中后期这种先天缺陷会越来越明显。



日军在占领区投入得越多,其正面战场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匮乏,在兵力愈加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日军想要进攻重庆的想法也更加迫切,太平洋战争的失利,让日本不得不加快在中国战场的进程。

1943年,侵华日军决心打通东南亚战场和中国战场的通道,企图一口将我国抗日战争大后方之一的西南地区一口吞下,重庆也就成为了日军的首要进攻目标。

5月5日拂晓,日军开始采取利用机动兵力各个击破第六战区部队的战术,企图突破江防,但第六战区仍有十个军的兵力可以调动,在战争一开始日军占到了些许便宜,中后期就再次进入相持难下的阶段。

战至5月21日,日军已经攻下了长阳、渔洋关等地,但主力部队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仍然被牵制在宜昌一带,伤亡虽不说惨重,但也不小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干脆决定直冲石牌要塞,企图攻破石牌要塞,结束这场鄂西会战。



但这时的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并不知道自己将会在石牌要塞遭遇进入中国战场以来最大的失利。

日军第三十九军团渡过长江由北向西南开始进攻磨市、殷家渡一带,而江防军也已经依照战前的部署进入全面战斗,日军上钩了。

石牌保卫战开打

早在5月17日,日军相继攻陷南县、安乡等地向洞庭湖湖北岸进攻时,陈诚便赶到了第六战区前线,重新制定了新的战略部署,将日军引诱至渔洋关与石牌要塞之间,转守为攻将敌人压迫至长江西岸围歼。

所以在日军开始向石牌要塞进军时,就已经落入了中国军队的节奏中,蒋介石也意识到石牌要塞是重中之重,在5月25日夜亲自给陈成发电报道:

“石牌要塞要指令一师死守。”



陈诚早就意识到了石牌要塞的重要性,而负责担任石牌要塞防守重任的,则是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师长就是后来与刘伯承刘帅在中原地区四次斗法的胡琏。

胡琏与日军的作战经验十分丰富,淞沪会战中亲自组织敢死队用集束手榴弹炸日军坦克,也多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最激烈时一昼夜打退日军十数次的进攻。

淞沪会战后,胡琏率部进入苏南地区进行游击作战,更是在九华山设置阵地时,主动出兵在长江布下大量水雷,将日军准备用来从长江而上的六十多艘军舰炸毁。

此后还参加了长沙会战和枣宜会战,多次率部支援友军,与友军对日军形成包围之势击溃敌军,可以说胡琏是国民党军中,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少有的战绩斐然的能征善战之将。

胡琏十分清楚石牌要塞虽然据险可守,但日军的大炮坦克武器精良,既然要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就不能一昧防守硬拼,便利用要塞附近一带山峦起伏山谷纵横的有利特点,准备打日军的伏击战。



日军进攻石牌要塞的是日军第二十九和第三十四师团一部,5月27日,日军开始向石牌要塞的北斗冲突然发动进攻,而早在此之前胡琏就将十一师的主力部队埋伏在了北斗冲的一个山谷之中。

石牌要塞中只留下了师机关和一部兵力进行防守,在战斗一开始,日军就被胡琏打懵了,一时间山谷的四面八方全是十一师官兵的喊杀之声,日军伤亡惨重只能后撤再做打算。

5月28日,前一天吃了亏的日军在空军和炮兵的掩护之下,再次发起了进攻,不过因为山路崎岖,日军并没能携带大量炮兵,仅有少数山炮配合作战。

不过对于日军而言,没有炮兵还有飞机,一场的机场中在长时间的积蓄下,已经有了不下十五架战机,在对石牌要塞的战斗一开始,就保证每天都有九架以上的战机低空轰炸,代替炮兵的炮击。

胡琏早意识到了这种情况,曾经参加过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的胡琏,对日军的作战方式非常熟悉,便提前命令十一师各部,敌军战机轰炸时,利用天然岩石躲。



同时各部伏击阵地务必要做到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在日军轰炸扫射开路时,要伏地不动,即便是敌军到了侧背处只要不被发现也要置之不理,必须等到日军进入有效射程内之后,机枪、迫击炮和手榴弹齐发,直接形成密集火力网杀敌。

这也使得日军的进攻多次无功而返伤亡惨重,在第二日的作战中,日军为了迅速打开战场的局势,甚至在四方湾附近使用了催泪性毒气弹,不过即便如此也并未成功。

攻击受阻的日军,再次开始发扬传统,展开了规模庞大的决死冲锋。

最危险时一度打到了距离三斗坪仅有六十里的伏牛山,胡琏直接下令将国军的旗帜在要塞最高的山峰上升起,随后打电话指示全军:

“打仗就要打最硬的仗,这回一定要能够让日军知道中国兵视死如归的作战精神!”



持续三个小时的白刃战

其实早在石牌保卫战开打之前,胡琏就带着全军上下一同祭天,并将祭天誓词作为自己的遗言,尽管后来第十八军十八师的副师长赵秀昆透露,胡琏早就在暗中准备了逃跑的木船,但还是极大提振了士气。

石牌要塞曹家棕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守军看到要塞最高处所升起的旗帜,再加上战前的动员,对已经逐渐逼近的日军越发仇视。

于是在日军逐渐逼近阵地时,在胡琏的命令下,阵地上的所有人都已经做好了拼刺刀的准备。

当日军指挥官逼近阵地前沿时,看到已经做好白刃战准备的中国军队时,眼底也升起了狂热,二战期间日军对于格斗刺杀是最为看重的,也因此有自信和任何部队展开白刃战。

所以双方不约而同地退子弹,随即不知道在谁的首先怒吼下,中国军队上万人和日本军队八千多人展开了三个小时的白刃战,整整三个小时里这一万八千人没有开一枪。



战场的惨烈景象,令无数亲历过这场战争的老兵都不敢回忆,仿佛这场战争回归到了最原始的冷兵器拼杀,刀刀见血无数人倒下,双方前赴后继,最终赢得胜利的是中国守军。

中国守军以1500人伤亡的代价,歼灭日军2000人,以日军最引以为傲的“拼刺刀”不但守住了阵地,还将日军击退不敢再发动进攻,直接在八斗坊附近焚烧了两千具日军士兵的尸体。

5月30日,日军正面进攻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发动正面进攻,但中国军队在日军侧翼的野战军,也在此时开始发动对日军的围歼作战。

而在鄂西会战展开时,新四军李先念部、第十五旅、第三军分区,也在侧翼和敌后方发动破袭战,先后出击41次,毙伤日伪军2900余名,破坏了日军的物资运输,有力地策应了正面战场的国民党江防军。



最终日军在资丘、渔洋关、长阳和聂家河一线彻底溃败,在战争中中国空军和盟国空军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军的运输线和宜昌机场都遭受了猛烈的轰炸,战役最后阶段宜昌机场中已经没有一架日军的战机。

这场鄂西会战从石牌保卫战的胜利开始,战争的最后阶段完全是中国军队持续追击,直至双方恢复了鄂西会战开始前的态势,至此鄂西会战也落下了帷幕。

整个鄂西会战共毙伤日军2.57万人、击毁15架战机、炸毁汽车75辆和122艘舰船,仅在石牌要塞保卫战中,日军伤亡就达7000余人,使得日军元气大伤,最终也促成了正常战役的胜利。

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中国振兴士气的一场重要战役,蒋介石在得知胡琏部的情况后,不仅大手一挥直接赏了胡琏一枚青天白日勋章,更是升任胡琏为第十八军副军长。

更是因为此役,国民党军队中流传出了一个说法“十个胡宗南,抵不上一个胡琏”。



胡琏

蒋介石更是宣称,石牌保卫战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新华日报》也对石牌保卫战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称石牌要塞巍然不动的主要原因,不在地势、不在武器,而是江防部队英勇作战的精神所致。

正是这种英勇作战的精神,才称得上比拟斯大林格勒战役,特别是在激战正酣时,原本可以用地形优势压制日军,可这支中国军队却选择了日军号称最擅长的“白刃战”击溃敌军。

这一战不但挫败了日军进攻重庆的阴谋,更是将中国军人的血性全部打了出来,全国民众无不热血沸腾,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日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新中国成立后,也在石牌修建了石牌抗战纪念碑,让世人能够一直铭记,在这片土地上还躺着许多曾经保家卫国的有志之士,还躺着许多烈士的英魂。

参考资料:

《石牌保卫战幕后》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66v08h0ne2x02g0w57k0gk03v574271

《老兵口述抗战2:石牌、常德、衡阳、桂林四大保卫战》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c1ccd7bfa7225023797cf95d29a59318

《国民党悍将胡琏》《广州文史》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8606/533aYdO6cr3_z3kATPGCzq70Zi3CN4ur6rfUAeNzzqIP0XOpX5nyFI8o-s8o7blgGx2Fs5YtZ84GmqewTgharLBDMPI3QrUrnHTgFzHCybfn_dk29dBCoY1HN6gJ37Ws

今日头条:金鹰纪实卫视《小小的石牌镇,为什么让中日双方不惜重兵争夺?》

https://www.toutiao.com/video/6806165543427506702/?channel=&source=search_tab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