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宁区救助管理站以提高救助服务质量、拓展救助服务内容、延伸救助服务链条为目标,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对务工不着临时遇困人员开展以“就”促“救”专项帮扶行动,为受助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和职业指导服务。

近期,长宁区救助管理站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专区:各类就业政策服务手册、“一网通办”求职二维码、查询就业信息的电子设备与职业信息表……有就业需求的临时遇困人员可以在此简便快捷地寻找本地乃至全国的相关招聘信息,并前往求职。

“在我们救助管理站服务的困难对象中,有一部分是务工不着的临时遇困人员。”区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宁救助站临近虹桥交通枢纽,常有外来务工不着人员来求助,如果想在上海找就业机会,我们也会适时提供相应的帮助。”


为了提振受助人员的信心,区救助管理站中具有社工资质的工作人员主动介入,采取“勤”“亲”“情”沟通方式积极消除受助人员心理芥蒂,努力走进受助人员内心。“部分困难对象可能会有一点不安和防备,我们会通过沟通介入,让他们放松下来,方便我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再提供相应的帮助。”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沟通和教育并进的方式,区救助管理站帮助受助人员建立生活信心,提升就业动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困境和压力,摆正心态迎接新的工作环境。

围绕务工不着临时遇困人员就业动力不足、获取就业信息闭塞、社会融入性差等特点,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主动询问他们的就业需求和心理预期,科学引导受助人员正确认识个人特点、重新评估自身价值,填写求职意愿登记表,落实“一人一档一策”就业帮扶措施,做好就业评估、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对接等工作,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度。


而在就业服务专区,区救助管理站充分利用“上海公共就业招聘”等网站招聘信息、加强与区就业促进中心等部门的合作,多渠道对接就业服务资源,形成多维度的就业帮扶计划。站内设置专区,配备平板电脑、求职栏“一网通办”求职二维码等设施设备,为受助人员求职应聘提供帮助。

点开专用的平板电脑,受助人员可自由浏览上海、全国的招聘信息和长宁区的临工信息。“平板上的就业信息会进行实时更新,职业信息表来源于区就业促进中心,每两周更新一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助人员的需求一般是找个临时性的工作过渡一下,所以这些就业岗位的门槛都不是很高,也有比较多的临工咨询。”救助管理站的受助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有些可能想要回到老家就业,我们这里也可以提供信息。”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区救助管理站自2024年开始筹备该项服务,今年3月正式推行。“我们希望通过主动为受助人员搭建求职平台,鼓励受助人员以‘就业’实现‘救助’。”区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十余名受助人员在区救助管理站登记就业信息。

下一步,区救助管理站将对工作人员开展职业指导师培训,加强与职业介绍机构和用工单位的合作,为务工不着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职业指导服务。

地址:长宁区绥宁路1888号

电话:52190558


部分图片来源于区民政局

撰稿/摄影:谭奕茂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