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的主题下,一场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深度探讨正在展开。在基础教育展区,飞象人工智能通识课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作为国内首个系统化落地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它不仅是政策导向下的创新产物,更以可复制的实践模式,为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开辟了新路径。
这一课程的出现,是对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积极响应。今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目标。飞象星球迅速将政策转化为行动,其研发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覆盖中小学全学段,在北京、重庆等1342所学校开展试点,让15万名学生率先体验到AI赋能的课堂。这种高效的政策响应速度,展现出教育科技企业的社会担当。
飞象课程的突破性,首先体现在教学模式的革新。"智能双师"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地域限制,线上名师通过远程授课传递专业知识,线下教师则专注于课堂互动与个性化指导。在云南某偏远山区学校,学生们通过一块大屏幕,与一线城市的孩子同步学习生成式AI原理,这种跨越地理界限的教育资源共享,正在重塑"教育公平"的内涵。而其低门槛的实施条件——仅需普通教室与大屏设备,更是降低了推广难度,让更多学校能够轻松接入数字教育生态。
课程内容设计同样彰显专业水准。引入DeepSeek、Manus等前沿AI工具,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实际应用场景,课程将抽象的技术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项目。例如,在"AI创意工坊"模块中,学生利用AI绘画工具进行艺术创作,在实践过程中理解算法逻辑与创意生成机制。这种项目式学习(PBL)模式,既避免了理论灌输的枯燥,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字素养与创新思维,完美契合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飞象人工智能通识课的规模化落地,标志着我国AI教育从概念探索转向实质推进阶段。它的成功验证了技术赋能教育的可行性,也为其他教育科技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当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科技教育专员驻足展台时,这场来自中国的教育创新实践,正在向世界传递数字化转型的"中国方案"。正如飞象星球副总裁鲁欣所言,这不仅是产品的突破,更是推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的重要一步,将助力打通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