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海霞 记者 顾潇)近日,扬州的张女士一家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生仅两个多月的女儿突然频繁呕吐,起初家人以为只是“吐奶”,直到发现孩子纸尿裤上有血渍,才紧急送医。经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诊断,患儿因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中肠扭转720度”,病情极其凶险。所幸,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实施微创手术,成功复位肠管,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据张女士回忆,孩子出生后一直喂养顺利,但半个月前开始频繁吐奶。“起初只是偶尔吐一两口,后来连奶都不肯吃了,甚至一天多没有吃奶。”家人以为是普通肠胃不适,尝试调整喂奶姿势却没有好转。直到发现孩子纸尿裤上有血渍,才意识到问题严重,火速赶往医院。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接诊后,发现患儿出现低热、脱水症状,超声检查提示“肠扭转可能”。儿外科副主任万金紧急会诊,结合影像结果判断患儿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需立即手术。“中肠扭转720度,肠管血供几乎中断,再拖延可能导致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万金告诉记者。

由于患儿仅两个多月大手术面临极高难度,患儿腹腔操作空间小,肠管扭转复杂,并且已经出现电解质紊乱和感染迹象。医疗团队决定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进行探查。术中发现,患儿中肠(包括十二指肠至横结肠中段)扭转达720度,部分肠管因血供受阻呈暗紫色。团队迅速松解压迫肠管的束带及系膜粘连,复位肠管并修复畸形。

手术后,患儿转入重症监护室,3天后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患儿已康复出院。张女士带孩子复查时感慨:“医生说是‘和时间赛跑’,再晚半天肠子就保不住了。”如今,孩子体重稳步增长,喂养恢复正常。万金介绍,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期肠道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约为1/6000,多数在出生一个月内发病。“这名患儿两个月大才出现症状,较为罕见。”他分析,患儿可能因早期奶量少、肠道负担轻,症状不明显。而随着月龄增长,奶量增加导致肠道压力骤增,最终诱发完全性肠梗阻。

“许多家长将呕吐误认为‘生理性吐奶’,但两者有本质区别。”万金强调,生理性吐奶多为喂养不当引起,吐后婴儿精神状态良好。而病理性呕吐常伴随其他异常。他提醒,肠旋转不良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短肠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家长一旦发现异常,务必及时就医,超声检查可快速筛查肠道畸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