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彭茜
2022年2月,凉山州启动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在为期3年的创建活动中,凉山州始终把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分步扎实推进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州禁毒工作的全面升级。凉山禁毒工作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工作有哪些具体举措?对此,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刘行勇。
人民网记者:禁毒工作复杂严峻,通过不懈努力,凉山州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凉山州总结了哪些工作方法和模式?
刘行勇:毒品问题一度给凉山带来了深重灾难,凉山毒品治理由乱到治,被国家禁毒委誉为“世界毒品治理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凉山实践”。我们主要针对3个问题,探索了3种模式。
一是针对外流贩毒问题,探索构建“双向治理”模式。立足州内、州外两个战场,州内,每年动态挂牌整治重点乡镇,州委禁毒委成员单位挂包帮扶、捆绑评估;州外,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对凉山工作非常关心支持,采纳凉山的建议,组织全国与凉山“双向奔赴、双向治理”(在公安机关代号为“川01”行动机制)。多年来,凉山赴全国15省26市(州)与兄弟地区开展双向打击整治,对省外监管场所出所的相关涉毒人员“无缝接转”,推动外流贩毒打击整治从“本地管”向“双向管”转变、从“封闭打”向“开放打”转变、从“单项治”向“综合治”转变,外流贩毒人数较2013年峰值下降99.1%。
二是针对毒品滥用问题,探索构建“三戒三管”闭环戒毒康复模式。探索创新建立独具凉山特色的“1+15+N”戒治康复体系,综合实施铁腕加关爱的“2+3+X”服务管控措施,形成吸毒人员“三戒三管”闭环戒毒康复模式,全州戒断3年未复吸的人数逐年上升,全国查获凉山州复吸人数较2016年峰值下降99.3%。
三是针对毒品源头问题,探索构建“456”毒品预防教育模式。把握岁末年初、6月全民禁毒宣传月、9月新生入学、10月重点场所宣传月4个时间节点,夯实学校、农村、机关、场所、社会面5个宣传阵地,聚焦在校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社会失业失管青少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农村留守青少年、企业青年职工6类重点人群,深入实施“千校万生、千村万户、千所万店”3个“千万”工程,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全面提升,全国新发现凉山州吸毒人员较2014年峰值下降97.6%,毒品污水监测指数保持全省最优。
人民网记者:您认为凉山禁毒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刘行勇:主要有4个关键因素:
一是核心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发起一轮又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推动凉山毒情形势呈现根本好转。
二是党政领导。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政府的认真负责是打好禁毒人民战争的根本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省委、省政府制定“省州一体、省州共治”工作策略,财政每年倾斜划拨禁毒经费,省禁毒委、公安厅连续10年实施“百警援凉”工程,省级政法其他各部门纷纷出实招、出硬招,为凉山禁毒攻坚提供了强力支撑。凉山坚持把禁毒作为“党政重要、政法首要、公安中心”工作,建立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禁毒”机制,州、县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党委禁毒委第一主任、主任,在全省率先将禁毒办纳入党委序列实体化运行,形成省州“一盘棋”的禁毒工作格局。
三是创新治理。专门制定开创性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禁毒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了特殊问题特殊治理、依法治理的有效性。自主研发“向阳花”“索玛花”“毒情监测评估预警”等禁毒信息系统,创新打造“1+17”凉山禁毒工作品牌集群,走出了具有时代特点、凉山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路子。
四是专群结合。凉山政法公安部门充分发挥禁毒攻坚专门专职专业作用,啃下了很多以前啃不了的硬骨头,展现了主力军、攻坚队、尖刀队的格局担当,过程中也涌现了大量英雄模范。同时,大力推进禁毒志愿者队伍和禁毒社会组织建设,乡(镇)长、派出所长、村长、组长、家长“五长”管控责任制不断健全,“支部+协会+家族”“十户联保”等民间禁毒模式全州推广,彝族“妈妈禁毒队”、摩梭人家的“舅舅”义警队等禁毒组织纷纷成立,全州禁毒志愿者超9.6万人,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满意度达到99.83%。
人民网记者:在接下来的禁毒工作中,凉山将继续加强哪方面的工作?在巩固现有的工作成果基础上,落实示范创建作用,达到怎样的工作目标?
刘行勇:2025年是凉山禁毒防艾三年攻坚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的冲刺之年,凉山州牢固树立“禁毒如救火”理念,聚焦固成效、防风险、创示范3个方面再加力,力争根本性解决凉山州毒品问题。
一是全力“固成效”。持续推进“川01”行动,严打外流贩毒;持续推进“清源断流”行动,严打跨境跨区域毒品犯罪;持续推进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坚持用好管好绿色家园,服务支撑保障好全省乃至全国禁毒工作大局。
二是全力“防风险”。深入开展禁种铲毒,强化源头治理,确保不发生规模化种毒、制毒活动。深入开展新型毒品问题专项治理,采取监测预警、法律列管、行政监管、执法打击等措施,坚决遏制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新型毒品蔓延。
三是全力“创示范”。以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牵引,健全完善凉山特色毒品治理体系,持续巩固拓展毒品治理成效,推动凉山禁毒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维护凉山安全稳定,服务保障凉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