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绝密较量》中谢小曼这个角色,可谓是刷新了观众们的三观。

作为国家技术人员,首要目的自然是以保护国家为重,然而谢小曼嘴上说的好听,背地里却帮助间谍卢卡安装窃听器,偷窃核能技术,甚至还妄图谋害核能专家。

而她这么做的理由,更让人气得想笑。



一场蓄谋已久的“邂逅”

谢小曼本来就是个性格单纯、理想主义又有点文艺的女孩,翻译水平不错,又喜欢浪漫。

她的偶像也是那种有才华、有风度的西方男作家。

而卢卡,正好是她心中完美男人的模板。可她不知道的是,这场“偶遇”并不偶然。



卢卡是一个受过系统训练的境外间谍,他的资料、作品、甚至与谢小曼接触的机会,都是经过精密设计的。

卢卡之所以盯上她,都是因为间谍组织调查了谢小曼的性格、家庭背景,知道她父亲是核电研究所的重要工程师。

于是他们布下一盘大棋,把卢卡包装成了“国际知名作家”,安排他在作品版权问题上“指定”谢小曼做翻译。



早在一开始,谢小曼就是那个被选中、被设计的对象。

只是她还沉浸在那种“偶像下凡”的幻想里,全然不知自己正一步步沦为别人窃取国家机密的工具。



所谓“爱情”,只是慢性毒药

卢卡很懂得怎么取悦女人,他不像一般男人那样急于表白,而是通过一封封信、一句句诗意的赞美,让谢小曼觉得自己是被“理解”的、被“欣赏”的。

一次他们在海边散步,卢卡谈起童年,说自己曾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但后来改行写作,因为世界太冷漠,他需要用文字留住温暖。

谢小曼听得泪眼婆娑,觉得这个男人有故事、有情怀,还有一点孤独。她从那天起,把卢卡当成了可以托付一生的人。



可她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台词都是卢卡背下来的剧本。

他说的“童年经历”,是另一个人真实的故事。他谈的“创作感悟”,是间谍团队提前设定好的情绪引导。

谢小曼信了,甚至深陷其中。

从那以后,她便对卢卡百依百顺。只要卢卡说“这是为我们的未来”,她就愿意做任何事。



从信任到共谋

一开始卢卡只是让她帮忙“翻译一些专业资料”,说是为了写一部与核能发展有关的新书。

谢小曼觉得这没什么,反正这些资料也不是机密,而且她也愿意为卢卡的“创作”出力。

可后来,卢卡开始提出更多“私人请求”:偷拿她父亲的门禁卡、帮助他进入研究所外围区域拍照、甚至传送研究人员的出勤信息。



谢小曼不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严重性,她父亲也曾提醒过她,说这个卢卡并不简单。

可只要谢小曼稍有一丝动摇,卢卡都会搬出那套“我们是命中注定”的说辞,把她重新拉回来。

有一次她半夜醒来,看见卢卡在用她的电脑发邮件,神情紧张。



她犹豫了一下问:“你在干嘛?”

而卢卡看着她,眼神里竟然带了泪,说自己非常害怕他们会分开。

如此拙劣的演技十个人都能看穿,可谢小曼居然相信了。



真相逐渐揭开

其实国安早就盯上了卢卡,他的行踪太规律,行为太刻意,接触的人也都是科研相关单位的职工。

随着核电研究所多次出现“信息外泄”的迹象,国安顺藤摸瓜,很快将目标锁定在了谢小曼身上。

一开始谢小曼还否认,甚至愤怒地质问调查人员:“你们凭什么怀疑他?卢卡是个作家,他只是爱我!”



可当她看到自己的同事田子薇被车撞重伤,而肇事者正是卢卡安排的“清除障碍”时,她开始怀疑了。

她偷偷打开了卢卡的随身电脑,在一个加密文件夹里,看到了一组代号为“计划Z”的文件。



里面详细记录了她与卢卡每次接触的时间、地点,还有她父亲的工作资料和研究项目进度。

那些她亲手交给卢卡的“翻译稿件”,竟成了泄密工具。

她彻底崩溃了。



是救赎,还是补刀?

谢小曼本可以在此时选择配合调查,将功补过,可她没有。

她跑去找卢卡,质问他为什么骗她。

卢卡这时摘下伪装,说了一句让她至今难忘的话:“你不是被骗的,你是我的同谋。从你第一次偷你父亲门禁卡开始,你就已经知道我不是个普通人。”



谢小曼愣住了,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完全被利用那么简单。

她是知道卢卡有问题的,是有机会回头的。

但她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纵容,选择了“爱胜于理智”。



谢小曼的悲剧,不只是被一个间谍骗了那么简单。

她之所以帮卢卡,并不是一开始就坏,而是因为她太“相信爱”,太想成为对方世界里的重要一员。

她把爱情当作信仰,把感动当作真相,最后用信任做了刀,亲手伤害了自己的国家。



《绝密较量》虽然是电视剧,但现实中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

很多年轻人因为缺乏对国家安全的认知,或者对情感判断失误,被不法分子一步步拉入深渊。

间谍并不总是拿枪的,他们更可能拿着书本、鲜花、甚至一张“海外高薪offer”。



我们要记住,国家安全不是离我们很远的概念,它就藏在你我的生活中。面对各种诱惑,我们都不应该放下警惕,更不能忘记底线出卖良知。

信息来源:
电视剧《绝密较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