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这东西,就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2025年开年,大家还在讨论“消费降级”、“通缩压力”,结果到了年中,风向突然一转。满大街的商品价格都在“跳水”。
这年头,连车厘子都能自由了,你说魔幻不魔幻?
这一期就来盘一盘,从6月开始,除了房价之外,还有哪些东西要加入“降价大礼包”。(友情提示:看完可能既想省钱,又想叹气。)
01、房价跌麻了,但还没跌透
这两年买房的人,最怕听到的词就是“腰斩”。
有网友吐槽,2023年在二线城市买的婚房,总价180万,首付掏空全家积蓄,月供8000多。结果现在同小区同户型挂牌价直接砍到110万,还送车位,“感觉自己像在还一个永远填不满的坑”。
为什么房价还在跌?说白了就俩字:过剩。
数据显示,2024年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超过7.5亿平方米,开发商手里的住宅用地还能盖70亿平方米的房子,这得卖到猴年马月啊?
再加上年轻人流行“不婚不育不买房”,现在连一线城市的房东都开始主动降价求成交了。
不过专家也提醒,别看价格低,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千万别碰。有个段子说得好:“你以为抄底了,结果底下还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还有地壳”。
02、海鲜“白菜价”
谁能想到,曾经高不可攀的帝王蟹,现在超市特价199元/只?自从2023年日本启动核污水排放,海鲜市场就一蹶不振。青岛的海鲜批发商老李说:“三文鱼价格跌了40%,但来问价的都是做猫粮的”。
更扎心的是消费观念转变。
95后小林的话很有代表性:“现在聚会都改吃云南菌子火锅了,既养生又能发朋友圈,谁还冒险吃刺身啊?”
不过专家也提醒,国产淡水鱼、养殖虾反而迎来机遇,江苏某养殖基地的罗氏虾,今年销量直接翻了三倍。
03、新能源车价格战打到“骨折价”
要说2025年最卷的行业,新能源车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某国产新势力品牌年初刚发布20万级SUV,转头就被对手用“续航500公里+终身质保+送充电桩”的15万车型截胡。销售小哥苦笑:“现在卖车比卖白菜还难,客户进店第一句话就问‘还能再降吗’?”
这场厮杀背后的逻辑很残酷:电池成本降了30%,车企产能却翻倍增长。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相当于每卖2辆车就有1辆是电车。最夸张的是,某合资品牌直接把混动轿车压到8万区间,网友调侃:“这价格还要啥自行车?直接上四轮啊!”
不过消费者也别高兴太早。业内人士透露,有些车企为了降价,偷偷换低配零件,买之前可得瞪大眼睛验货。
04、家电技术迭代比手机还快
还记得前两年抢破头的“四五千扫地机器人”吗?现在同款机型直接腰斩到2999,还送你三年耗材包。
这场降价潮有三大推手:
房子卖不动,装修需求暴跌,连带拖累家电销售。
AI技术大爆发,去年还吹上天的“智能语音控制”,今年变成基础配置。
国家砸3000亿搞“以旧换新”,55寸电视补贴后比手机还便宜。
05、旅游套餐卷完价格卷服务
都说“报复性旅游”,结果报复了个寂寞。2025年最火的旅游方式是,“家门口微度假”。某OTA平台数据显示,500公里内的短途游占比超过70%,西藏、新疆等长途线路降价30%都少人问津。
旅行社为了揽客,骚操作层出不穷:
云南6日游2999买一送一(不含机票);
泰国跟团游送5斤榴莲自由;
最离谱的是某韩国线路,人均不到两千块,机酒都含了,甚至还得办免税卡!
网友总结得好:“现在旅游就像开盲盒,价格是真便宜,体验看运气。”
说在最后:
2025年的生存法则就八个字:该省省,该花花。趁着降价潮,把刚需物件置办齐活;但千万别贪便宜掉坑里!毕竟这年头,比价格更魔幻的,永远是商家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