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凌晨,天刚蒙蒙亮,无为市福渡镇周闸村外的田野已经热闹起来。在杨公平家庭农场的虾稻田边,收购小龙虾的客商已经在等候装车,虾农忙着收笼、分拣、装车,一筐筐鲜活的小龙虾将被送往长三角地区的商超和批发市场。
“凌晨2点钟,我们就开始捕捞小龙虾,5点钟南京、上海的商贩就来抢货。我们这里水好草好,小龙虾个大体肥,产品供不应求。”提起一笼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养殖大户杨公平喜笑颜开。
放眼望去,连片的水田泛着粼粼波光,水藻在水下舒展成一片片绿毯,藻叶上不时能看见小龙虾褪下来的“外衣”。——这片300亩的稻虾田里,正生动诠释着“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共赢模式。站在田埂上,杨公平算起丰收账:“今天这边300亩基地起虾1200斤,能卖15000元。”
“水质好、水草旺、塘底净,虾才能养得大!”杨公平展示着刚捞起的“六钱”起步的大虾,道出养殖秘诀。在多年的水产养殖实践中,杨公平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比如“育养分区”技术,即通过分塘轮补实现精细化管理。“一亩田最多放养6000尾虾苗。”杨公平说,成虾捕捞后立即清塘补苗,既避免密度过高,又保障持续供应。这样的动态管理能达成小龙虾生长的“最优解”。
在陡沟镇裕兴村,2000多亩稻田里的小龙虾也迎来了集中收获。“今年小龙虾产量不错,价格也稳定,中虾批发价24元一公斤,大虾最高40元一公斤。”无为江十月生态农业负责人胡贵友养了20多年水产,提起稻虾共养有说不完的话。稻虾轮作效益好,亩均可以收获小龙虾三四百斤,有机水稻亩产达到600公斤,一亩地纯利润两三千元。
作为安徽省渔业重点(市)县,无为市水面资源丰富,形成螃蟹、龟鳖、稻虾三大特色产业,水产品总产量超8万吨,综合产值超50亿元,稳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无为市围绕“一县一业(特)”水产全产业链发展规划,高位推广稻虾绿色健康养殖,全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29万亩,亩均产量150公斤,走出了一条“稳粮增虾、提质增效、绿色生态”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之路。
“全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从2017年的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9万亩,综合产值突破26亿元,虾稻共养真正成为了富民产业。”无为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许太军介绍,“无为小龙虾”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单,无为也获得“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称号。
如今的无为市,正将“稻虾共养”的生态文章越做越大。全市稻虾行业共认证“绿色”“有机”水产品48个,注册“福渡九河”“江十月”“渡江宴”“勤香谷”等多个稻虾品牌,“无为小龙虾”区域公共品牌逐渐形成。
许太军介绍,下一步,无为市将继续加大稻虾综合种养推广力度,围绕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产品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无为龙虾品牌,走出一条生态养殖的特色发展道路。(记者 范克龙 阮孟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