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娃哈哈纯净水委托代工相关情况声明》,称自2025年4月起已终止和今麦郎代工合作。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娃哈哈作此解释,并不是主动向网友“公开信息”,而是感受到舆情压力的结果。近日,有消费者发现,娃哈哈部分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生产,引发关注。对此,娃哈哈集团客服人员表示,只要是在正规渠道购买的娃哈哈产品,都是符合娃哈哈产品质量规范的,可放心饮用。

不过,在前述“情况说明”中,相关说法则与“放心饮用”的措辞有所冲突:代工期间,公司自查发现个别批次纯净水产品未通过出厂抽样检测。

娃哈哈并未说明有无召回“个别批次”纯净水,也没有告知是否对相关消费者有所补偿,这就让自己的回应出现“断层”。

娃哈哈这么做,既对曾经的“友军”造成“背刺”,又给公众带来了疑虑。姑且不论此次公关水平如何,单就“代工”事实而言,就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困扰:既然买的是今麦郎代工的纯净水,那干脆直接买更便宜的今麦郎纯净水不就好了,何必多此一举?

值得一提的是,娃哈哈方面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直言,2024年因水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产品结构对应调整,导致公司出现产能紧张,于是委托代工厂生产的同时进行自有设备改造与投资新建工厂。也就是说,代工是权宜之计。

然而,公众并不会感激娃哈哈在发现问题之后立即终止和今麦郎代工合作,事实上,公众并不关心这背后发生了什么,而只关心买到的商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或意愿。

代工是一把“双刃剑”,对纯净水行业来说尤其如此。毕竟,喝下的水,事关消费者健康权益,话题自带“敏感度”。

换言之,纯净水不是不可代工,但代工过程先得“纯净”。

代工现象较为常见,是不争的事实。在法律法规并未禁止代工行为的前提下,企业寻找代工合作,无可厚非。现实中,代工可以为企业优化资源、提升产能,但在一些行业,代工模式与质量控制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往往难以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近年来,个别知名品牌内衣、知名品牌电脑陷入“代工质量之争”,就是明证。

无论是否代工,品质建设都是无可绕过的关键点。当“代工”一词总是与“质量问题”相关联时,人们表现出惊讶、质疑之意,是无可指责的。

重要的是, 作为生产企业,一定要对消费者权益保持敬畏之心,始终以更佳的质量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好感。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